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很高,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血栓的风险评估对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D-二聚体阴性可作为排除DVT的指标。本研究回顾我院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数据库,使用入院后首次D-二聚体水平评估血栓风险;并通过回归分析找出老年髋部骨折人群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
方法:纳入自2008年3月到2012年11月收入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的459名髋部骨折住院患者,年龄≥50岁,所有患者均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收集患者的入院资料,包括病史、辅助检查及操作、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及首次入院D-二聚体结果等。检查结果包括入院时D-二聚体及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结果。并将其该部分住院资料导入SPSS19.0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建立关于老年髋部骨折关于深静脉血栓的数据库。
结果:在459例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患者中,入院时下肢超声诊断深静脉血栓44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6例。459例患者中有288例行D-二聚体检查。分析结果显示在骨折后3天以内,D-二聚体诊断临界点为12.13mg/L;而3天后,其诊断临界点为2.79mg/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高血压患者、寒冷季节入院、陈旧性骨折、白细胞计数及总蛋白,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寒冷季节入院、VTE病史及陈旧性骨折有意义。
结论: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首次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估价值不高。临床上使用D-二聚体评价血栓风险时需注意其动态变化的特点,我们的结果显示在骨折后3天以内,其诊断临界点为12.13mg/L;而3天后,其诊断临界点为2.79mg/L。经多因素分析,考虑各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后发现:寒冷季节入院、VTE病史及陈旧性骨折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独立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