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经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后明确诊断为视网膜大动脉瘤并发黄斑水肿患者共26例(26眼),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单纯激光组12眼,治疗期间单纯行眼底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治疗组14眼,先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一周后再行激光光凝。于治疗后1、2、3、6、12个月随访,观察两组各随访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激光次数,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本次临床观察中,我们在术后12个月随访期间主要观察了两组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激光次数,并发症情况进行监测,试验结果如下:(1)最佳矫正视力(BCVA)在术后1、2、3、6、12个月5个随访点,联合组的BCVA均优于单纯激光组。与治疗前相比,激光组的BCVA于第2个月开始提高0.049±0.017->0.08±0.010(p<0.05),联合组自第1个月显著提高0.054±0.021->0.24±0.050,其最佳视力出现在第3个月0.43±0.047,而单纯激光组的最佳视力出现在第6个月0.10±0.017。第12个月单纯激光组和联合组的视力分别为0.10±0.018和0.42±0.032。(2)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在术后1、2、3、6、12个月5个随访点,联合组的CMT均低于单纯激光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各随访点的CMT均低于基线水平(P<0.05),单纯激光组于治疗后3月开始低于基线水平388±62.14->336.08±40.19μm(P<0.05)。术后12月单纯激光组和联合组的CMT分别为312.4.37±42.35μm,173.42±14.82μm。(3)激光光凝次数单纯激光组行激光4.25±0.97次,联合组行激光2.29±0.47次。联合组较单纯激光组激光次数少,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4)并发症情况整个观察期间,我们观察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一过性高血压、眼压升高、眼底出血、玻璃体出血、球结膜下片状出血以及眼内炎。联合组出现一过性高血压3例(3/14),球结膜下片状出血4例(4/14),所有患者未出现眼内炎(0/14)、玻璃体出血(0/14)、眼底出血(0/14)和眼压升高(0/14)。单纯激光组一过性高血压3例(2/12),眼底出血(2/12),患者未出现球结膜下片状出血(0/12),玻璃体出血(0/12),眼内炎(0/12),眼压升高(0/1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可以显著提高患眼的BCVA,降低患眼的CMT,同时可减少激光治疗次数,进而减少视网膜损伤。因此联合治疗组对比单纯激光组在视网膜大动脉瘤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