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视角,对本人的翻译实践,即《牛津公共政策》第44章的翻译,进行了总结、回顾和思考,探讨该理论如何指导具体翻译过程。论文考察如何通过顺应论解决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并提出了所采用的相应方法策略,着重分析了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的英译汉技巧,展现理论是如何在实际翻译中指导实践去解决问题的。维索尔伦认为语言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实现交际目的而连续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维索尔伦认为,语言有三个特征,即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其中顺应性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翻译过程中的顺应性展开论述,包括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文章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会做出不同程度的顺应。本论文引言部分先对翻译任务做一简要的描述并介绍了论文结构;第一章阐述顺应论原则下翻译的过程;第二章中,作者将《牛津公共政策》第44章的翻译作为翻译案例,从顺应论的语境关系、语言结构客体、顺应的动态性等方面做了分析;通过诸多实例,发现顺应论可以用来阐释该文本中的种种翻译现象,认为可以用来指导本文本的翻译;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翻译中的问题与不足,同时指出,顺应论对翻译实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