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骨髓基质细胞诱导成骨细胞及复合同种异体生物衍生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经诱导具有成骨细胞活性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同种异体生物衍生骨为载体,观察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和在生物衍生骨上的复合生长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此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兔骨髓基质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应用成骨添加剂(地塞米松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L-抗坏血酸为50μg/ml)定向诱导传代骨髓基质细胞为成骨细胞;制作同种异体生物衍生骨,与诱导的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的兔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生长良好,能连续传代;传代细胞经成骨添加剂诱导后,具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能表达Ⅰ型胶原蛋白,呈现成骨细胞活性;骨髓基质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能在同种异体生物衍生骨上贴附生长、增殖。 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可有效分离、纯化,体外培养、扩增效果好,易向成骨方向诱导转化,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同种异体生物衍生骨对骨髓基质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有良好的细胞粘附性和组织相容性,细胞能在其上保持成骨细胞活性,有望成为种子细胞的支架材料运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
胚胎植入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信号传导过程,从内皮细胞黏附配体的获得,到母胎界面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各个环节对于妊娠的确立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研究证明,在这个复杂的作用
第一章超排卵周期和自然周期中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目的:在传统辅助生殖(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 ART)治疗过程中,患者经控制性超排卵周期往往可获得大量
各种原因导致的手外伤尤其是手指外伤的软组织缺损骨关节、肌腱、外露较为常见,为提高患指功能,最大限度保留患指长度,采用皮瓣移位或移植修复已成为治疗这类疾患的常用方法。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