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种原因导致的手外伤尤其是手指外伤的软组织缺损骨关节、肌腱、外露较为常见,为提高患指功能,最大限度保留患指长度,采用皮瓣移位或移植修复已成为治疗这类疾患的常用方法。目前修复手指创面的常见的皮瓣有:推进皮瓣、鱼际皮瓣、邻指皮瓣、臂交叉皮瓣、腹部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及游离皮瓣等。但这些皮瓣存在有修复面积有限、固定时间长影响手功能、皮瓣臃肿外形差、牺牲手指一根主要动脉、需要吻合血管、皮瓣感觉耐磨性差、手术操作复杂及风险较大等诸多缺点。上世纪90年代初Endo等研究发现指动脉有四支较粗较恒定的背侧皮支,分别位于近节指骨的中段及远侧1/3段,中节指骨的中段及远侧指间关节处,最早提出指动脉背侧存在四支较粗背侧血管支的理论。目前以指动脉四支粗大背侧皮支血管为血供来源的血管链皮瓣,因其指动脉背侧支恒定供血可靠,切取方便快捷,旋转弧度大,收供受区在同一术区损伤小,一次完成手术不需固定,修复效果好,皮瓣外观饱满,深感觉恢复好,手指无活动障碍等诸多优点,已被临床医师广泛采用,成为手外科学研究的热点。Bene曾提出的指动脉四根背侧血管支可作为潜在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旋转点,从近节及中节指骨背侧切取皮瓣是可行的,近年来就指动脉四支粗大背侧皮支的远节终末背侧支为蒂的逆转皮瓣修复手指缺损已有大量临床报道,而指动脉中节背侧支皮瓣的报道并不多见,也缺乏较为翔实的国人应用解剖资料,本研究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手标本,针对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支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旨在为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支为蒂逆行或顺行皮瓣提供更加系统、确切的解剖学依据,并应用于临床,验证其临床效果。 第一部分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设计 目的:为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血管支为蒂的穿支皮瓣提供较为翔实的解剖及临床应用依据。 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3月、利用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手标本,应用显微镜对示、中、环、小指指动脉中节背侧血管支及所在区域进行显微解剖,高分辨相机拍照,PhotoshopCS4软件测量分析,观察其分支点位置,角度、走行长度、小分支数量、吻合情况并获得观测数据。 结果:解剖后观测统计得出指动脉背侧中节中段支,示、中、环指起点平均外径≥0.30mm,止点平均外径≥0.20mm。小指起点处平均外径≥0.25mm,止点处平均外径≥0.10mm。小分支数量2-5支,与指动脉角度53.5±10.5°,走行长度为指动脉与该血管分支点到甲襞中内1/3处的距离,在甲襞止点处尺桡两侧血管支与两侧指动脉远节背侧穿支相互形成“兀”形血管网状结构。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血管支向末节走行,在甲襞中内1/3与对侧同名血管及两侧指动脉末节背侧支相吻合,是一条贯穿中节及末节指背的外径粗大走行较直的主干型血管。 结论:以指动脉中节中段背侧血管支为蒂的顺转或逆转皮瓣解剖结构固定、操作简单、快捷、是修复手指近指关节指背、中节指腹末节指缺损,末节指端、指腹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第二部分指动脉背侧中节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中节主干血管穿支与远节支形成的“兀”型血管网,设计指动脉背侧的中节中段逆行或顺行血管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缺损。 方法:分别以手指中节指固有动脉的中段背侧支为蒂,逆行或顺行切取2-5指中节指背皮瓣27例修复位于近节指背,远节指腹指端皮肤缺损,皮瓣最大切取面积1.5cm×3cm。 结果:随访3-1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瓣别觉6-9mm,所累及关节功能良好。 结论:该皮瓣具有操作相对简单,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指神经成功率较高等优点,是修复手指近节指背、末节指端、指腹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