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外交可以理解为通过文化途径的外交方式,包括了国际行为中具有政治意图或目标的各式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外交不仅是国家总体外交中的重要一翼,也是塑造国家形象有效方法,还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尤其是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文化外交模式则是指该国常态性的文化外交活动及其规律的总结,是其文化外交的习惯性或规律性的运作方式。文化外交模式与本国的文化特征及政治制度是密不可分的,不同国家的文化外交模式也不尽相同。我国的文化外交模式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特点,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伟大实践,对于争取“于我有利”的外部环境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现有中国文化外交模式下,孔子学院可谓一粒明珠,它以阵地化的形式在境外各地固定下来成为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为汉语走向世界、适应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需要做出了积极贡献。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本文认为孔子学院对中国有着如下战略意义:维护国家利益、反映并贯彻国家文化战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对外传播工作、有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有利于国家形象建设、促进经济交往等。总之,孔子学院对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加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沟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外友好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梳理文化外交概念的定义及功能入手,首先分析了中国文化外交模式的分类及特点,接着介绍了我国对外汉语推广和孔子学院的发展情况,还对比了孔子学院与其他文化外交实践项目的异同之处,重点讨论了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外交的作用与影响及其对中国文化外交模式的启示意义,并剖析了当前孔子学院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最后笔者还通过对比一些国家的文化外交模式及其语言推广机构,为中国文化外交和孔子学院建设事业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孔子学院这个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平台能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