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法中的适用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惩罚性赔偿是指为惩罚加害人的不法行为,威慑或防止类似行为的发生,而判决加害人向受害人支付除补偿性赔偿以外的超过实际损失的赔偿金。其具有惩罚性、主观可责难性、法定性、依附性的特征。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存在本质区别。由于与私法的发展趋势相契合,与侵权法的发展相适应,且有助于全面实现侵权法的功能,因此惩罚性赔偿在侵权法中的适用具有理论基础。英国和美国侵权案件中广泛适用惩罚性赔偿,在适用条件上有较严格的限制,在赔偿金额的确定方面也有很多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值得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在历史背景、审判制度、私法精神上存在差异,导致德国和日本在惩罚性赔偿问题上持保守态度,但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在有关侵权的立法中广泛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我国目前立法不够完善、侵权形式复杂多样、传统民事责任制度救济不足、以及法律制度国际化等原因使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法中适用势在必行。从我国历史渊源、法律适用环境以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来看,已具备适用该制度的可行性。在适用条件上,侵权人主观应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在适用范围上,产品责任侵权、环境侵权、医疗事故侵权、知识产权侵权、证券侵权、殴打、辱骂等恶意人身侵权均可适用;在赔偿金额确定上,应以对侵权人的适度威慑和对受害人的适度激励为原则,综合考虑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行为的可责难性、侵权人承担责任的几率、侵权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对融资租赁的法律构造予以剖析,力求正确定位其所有权属性,并提出调解方案。全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首先对融资租赁基础构造进行解析,阐释所有权分化固然是其基础前提
受教育权是一个在国际人权领域和国内宪法界都颇为关注的话题。在国际人权领域,《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都规定了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的
小产权房存在于我国社会已有一段时间,它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诡异的生长态势,即一方面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严禁小产权房的建造、出售,但另一方面伴确是国家发布的小产权房越来越庞大的数据统计。小产权房的规模越来越大,也意味着购买小产权房的群体越来越广泛,小产权房问题的严重性也随之加深。尽管政府已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由于针对小产权房的法律规制还不够完善,致使许多开发商和购房者抱着侥幸心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