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从21世纪初开始,人口的城乡流动由个体流动向居家迁徙转变,伴随这一转变,是大量农民工子女来到城市生活。据国家统计局09年的数据,随父母进城的城市流动儿童约有1000万。这一数量巨大的未成年群体的城市社会适应问题引起了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对于城市流动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社会学视角的研究主要集中对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和城市社会适应状况,心理学视角主要通过心理学量表对城市流动儿童行为和心理进行测量,然后对城市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情况进行研究。然而,作为一门密切关注社会问题的新兴学科,社会工作对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这一领域的研究却很少。故进行该研究,既可以拓宽社会工作的领域,丰富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经验,促进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又可以帮助城市流动儿童形成良好的认知和人格,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为其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同时解决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也将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研究以南京某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从社会工作视角在生活习惯和心理认知两方面对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城市流动儿童在生活习惯上能较好地适应城市社会,在心理认知方面,城市流动儿童有较高的自我评价,但在情绪认知上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中的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对城市流动儿童的情绪认知进行干预,通过设计六次小组活动和辅之于个案辅导,提高城市流动儿童的情绪认知能力和不良情绪处理能力,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更好地适应城市社会。另外,在干预结束后通过对工作人员、活动内容、情绪认知和处理三方面对干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了解干预的效果,总结干预过程,进而探索出适合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丰富本土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和实务方法,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