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青海地区口腔正畸患者中先天性恒牙缺失的患者进行研究,了解其患病率、缺牙的特点和规律。方法筛选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患者2911名,其中男性1048名,女性1863名,平均年龄14.6±3.8岁,统计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缺牙患病率及不同缺牙组缺牙牙位。结果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中先天性缺牙的患病率为7.7%,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男女比约为2:3;汉、回、藏族缺牙患病率分别为7.3%、12.1%、10.0%,患病率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失1至2颗牙的占总缺牙人数的95.6%;好发牙位为下颌侧切牙;下颌缺牙数目高于上颌,左右缺牙数目相近;3组不同缺牙数目组在切牙区,尖牙区和后牙区构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缺牙患病率为7.7%,在性别差异、缺牙数目、颌位情况与国内外报道基本相符。好发牙位为下颌侧切牙。汉、回、藏族缺牙患病率分别为7.3%、12.1%、10.0%,由于样本的范围局限,尚不能认为三者间患病率无差异。缺1至2颗牙占缺牙人数的绝大多数,是常见的临床缺牙模式。当缺1至2颗牙时缺牙集中于切牙区,缺2颗以上时后牙区缺牙比例增高;从缺1颗牙、缺2颗牙至2颗牙以上表现为前牙区缺牙比例的递减和后牙区特别是磨牙区缺牙比例的递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