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卖部的日常情感互动研究 ——基于广西南村的田野考察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社会,小卖部已成为乡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一个集商业、社交、娱乐、休闲、政治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公共空间,是农民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以往关于乡村公共空间的人际互动研究中,往往以一种理性主义的视角审视农民在乡村公共空间中的互动行为,认为农民在公共空间的互动是一种信息传播,获取信息和建立关系是农民参与互动的重要驱动力。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今互联网已逐渐渗透乡村社会,手机媒介在乡村得到广泛运用,网络已成为农民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农民依然喜欢聚集在小卖部等公共空间。他们之间的互动就真的只是为了获取信息或建立关系吗?在“拥挤”的乡村社会生活中,他们的情感又安放于何处?基于以上疑问,本文将注意力转向农民在乡村公共空间中的情感互动,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重新审视农民在乡村社会公共空间中的互动行为。在小卖部这一公共空间中,农民主要通过互动仪式进行情感互动,而小卖部中的互动仪式则主要表现为说闲话、打麻将、议村事三种仪式。农民在乡村小卖部的互动表面上是进行信息传播,实质上是借助互动仪式进行情感的互动。本文借助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尝试解释农民在小卖部等公共空间中的互动更多是基于情感的动机,是情感的互动,且这种情感互动对农民个人,以及乡村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发现:(1)农民在乡村小卖部中的社会互动表现出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和趋势,并散布于农民在小卖部中的各个互动环节,情感要素在小卖部的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呈现,农民以说闲话、打麻将、议村事等互动方式进行着自我情感的呈现与表达。(2)乡村小卖部具有明显的社会安全阀功能,是农民的“排气孔”,为农民负向情感的释放提供了缝隙和空间。农民在这一空间内通过说闲话、打麻将、议村事等互动仪式发泄或转移心中的负面情绪,有利于阻滞仇恨等次级情感的形成,实现负向情感的再调适,从而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与此同时,小卖部议事会中的情感动员促使农民积极参与村庄的集体行动,进一步促进农民集体情感的形成,从而实现了正向情感的再生产。(3)情感能量是农民积极参与小卖部互动的重要驱动力。农民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参与到小卖部的说闲话、打麻将、议村事等互动仪式,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于情感能量的渴求。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肝内胆管癌(ICC)患者使用甲磺酸仑伐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GEMOX)方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6例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接受GEMOX方案化疗,观察组接受甲磺酸仑伐替尼联合GEMOX方案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2周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周肿瘤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
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论文系统梳理了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进展,包括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与必要性、社会信用体系治理格局的演变、信用评估体系的升级、信用治理效能的提升,以及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数据孤岛、隐私权侵犯和数字治理的公平隐患等挑战。论文的梳理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的理解,
为探讨安徽省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翘嘴鲌采样群体(巢湖、武昌湖、新安江和淮河干流)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结果显示: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0.4~12.2、5.9~6.9、0.654~0.800、0.739~0.778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以学生而言,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提升其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他们在课内外学习到更多知识,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激活乡村经济活力、创造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其中,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在实践中能够发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文章以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为例,探讨了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不仅仅是个人私德与品行,也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前提,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一些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失信现象,束缚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现行的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之上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新挑战。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时代,切实把握人与数据共生时代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新要求,减少大数据背景下各种不确定
近年来,STEM教育的热潮席卷全球,为了和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接轨,我国也在积极开展有关STEM的教育。其中小学阶段的机器人相关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就是一个重要类型。文章主要针对小学阶段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了解相关概念、课程开发意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基于乐高we do2.0的小学STEM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并提出几点思考,用一个教学案例体现有关机器人的小学STEM教育校本
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培养质量不高、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相关利益主体参与积极性不足等现实困境。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围绕工程硕士培养,以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以“研究生工作站+团队指导+三阶递进”为内核,探索实施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三个提升”、破解制约工程硕士培养“三大瓶颈”、充分利用“三大平台”、着力强化“三项建设”、积极推进“三项改革”的“五个三”培养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专
社会信用合作治理的关键在于信用数据共享,然而当前信用数据大多是掌握在政府部门,共享机制匮乏使得该领域的共建共治进展缓慢。本文在将数据开放与信息公开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发现数据开放能够通过促进更多数据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更多主体的参与合作、更多需求与价值的实现等机制,为社会信用的合作治理提供“助推剂”。然而,要将该领域的合作治理推向深处,政府的引领和监管、信用服务机构的专业能力、行业协会的规范引导以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