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确定急诊科分诊、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为山西省急诊科分诊、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的参照标准和理论依据。研究对象选取来自山西省1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0位急诊科护理专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应用文献调研法、专家访谈法,探讨构建急诊科分诊、急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并进行指标初拟;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的初筛;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利用克朗巴赫系数a进行指标体系的信度检验;运用Excel 2003及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本课题确定了以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为结构的评价指标,其中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67个。两轮调查显示专家对指标赋值的集中趋势愈加的明显,变异系数趋于减少,协调系数趋于增大,这表明专家对指标意见的协调程度逐渐增高,指标筛选是合理的。应用层次分析法软件,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值,用概率乘法原理得出各级指标的组合权重,详见附录4。本研究遴选的专家合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较高。通过对课题专家的基本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以及对专家权威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值为0.815),结果显示专家组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层次性、权威性;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6.67%、100.00%,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很高;调查结果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14、0.323(P<0.01),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所以,专家的预测是建立在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上的,可信度较高,调查结果是可取的。同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通过计算克隆巴赫信度系数α,均>0.60,说明本研究各指标内部的信度较好。研究结论本课题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三维质量结构”为理论依据,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经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初步形成了急诊科分诊、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体系框架。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67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环节质量(0.5469)、要素质量(0.3445)、终末质量(0.1085)。本研究创新之处1.运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修订、完善急诊科分诊、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国内评价急诊科护理质量增添了新内容。2.确立了急诊科分诊、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项目与权重。3.确立了急诊科分诊、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