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进行了两个试验。试验一研究了饲粮中添加当归与党参复合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二研究了饲粮中添加高水平微量元素(Fe、Zn、I、Se)对微量元素向鸡蛋中转移以及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一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34周龄罗曼蛋鸡180只,分成A、B、C、D四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试验分三期进行,第1期为第34~37周龄,第2期为第38~41周龄,第3期为第42~45周龄。采用单因子设计方法,试验因子为当归与党参(2∶1)复合制剂,在饲粮中的添加量为A:0%,B:0.1%,C:0.2%,D:0.3%四个水平。测定指标为产蛋量、产蛋率、采食量及蛋品质等。结果表明,(1)A组第34~37周龄产蛋量显著高于B、C、D三组(P<0.05),而C组又显著高于D组(P<0.05)。D组第34~45周龄、第42~45周龄产蛋量显著低于A、B、C三组(P<0.05)。A、B、C、D四组第38~41周龄产蛋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D组第34~37周龄、第42~45周龄及34~45周龄的产蛋率显著低于A、B、C三组(P<0.05)。A、B、C三组之间的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3)A组第34~37周龄的采食量显著高于B、C两组(P<0.05),在第42~45周龄、第34~45周龄采食量著高于D组(P<0.05)。而A、B、C三组第38~44周龄、第34~45周龄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A、B、C、D四组第38~41周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4)D组第42~45周龄料蛋比显著高于B、C两组(P<0.05),第34~45周龄料蛋比显著高于C组(P<0.05)。A、B、C三组第38~45周龄、第34~45周龄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A、B、C、D四组第33~37周龄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5)A组蛋黄直径和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B、C、D组(P<0.01)。D组蛋黄高度、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显著低于A组(P<0.05)。其它指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二分为A、B两个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Fe73.5mg/kg,Zn52.6mg/kg,I0.21mg/kg,Se0.23mg/kg,B组为试验组,含Fe573.5mg/kg,Zn452.6mg/kg,I20.21mg/kg,Se2.23mg/kg。选择同质的34周龄罗曼蛋鸡9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试验分三期进行,第1期为第34~37周龄,第2期为第38~41周龄,第3期为第42~45周龄。结果表明,(1)B组鸡蛋中微量元素Fe、Zn、I、Se的沉积量均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Fe含量是A组的3倍,B组Zn含量是A组的3.1倍,B组I含量是A组的14.8倍,B组Se含量是A组的6.7倍。(2)A组第34~37周龄的产蛋量显著高于B组(P<0.05),A、B两组在其他不同时期的产蛋量差异不显著(P>0.05)。(3)A、B两组在不同时期的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4)A、B两组在其他时期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5)A、B两组在不同时期的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6)B组的蛋黄直径、哈氏单位极显著低于A组(p<0.01),A、B两组间的蛋黄高度、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形指数、蛋重及蛋黄颜色差异均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