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掺杂硼团簇结构和电子特性的理论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j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掺杂原子在原子尺寸、电子特性以及物理特性等方面与硼原子的差异,促使了掺杂硼团簇体系能够获得许多新颖的物理特性,这也使从理论上揭示掺杂硼团簇的形成机理和结构衍变规律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课题。在硼团簇体系中,管状硼结构不仅被视为硼团簇从2D到3D(平面到三维结构)结构转变的重要指示物,而且其被视为硼纳米管的前驱体。本论文重点揭示了硼双环结构的电子特性及稳定性机制,为揭示硼团簇的结构演化提供了理论视野。本论文系统地对碱金属掺杂硼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特性以及稳定性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Li掺杂B20团簇(LiB20和LiB20)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的理论研究硼团簇丰富的结构和奇特成键模式使其理论和实验研究成为了团簇领域的热门课题。随着原子数的变化,硼团簇体系展现了多种几何结构,包括平面或准平面结构、管状结构、笼状结构、双层结构和核壳结构等。本文系统研究了碱金属对硼团簇B20电子几何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影响。通过详细的结构搜索和能量计算确认了具有D10d对称性的管状结构是LiB20和LiB20的基态结构,其Li原子位于管状结构的中心。电子结构分析表明Li和B20团簇存在较强的电荷转移,其导致了电荷转移复合物(Li++B20和Li++B202-),形成了π和σ双重芳香性和较强的静电相互作用。碱金属掺杂硼团簇所形成的静电作用是破坏阴离子硼团簇平面结构倾向性而形成管状结构的重要因素,这表明由碱金属引起的静电相互作用可能为硼团簇结构演化提供新的线索。2.碱金属掺杂B22团簇(MB22(M=Na,K))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的理论研究硼原子的缺电子特性导致了硼团簇的具有丰富物理性质,例如奇特的几何结构,独特的多中心键和电子特性,以及新奇的结构演变规律。本文运用高水平的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碱金属对硼团簇B22阴离子电子几何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详细的结构和能量计算确认了具有C11v对称性的管状结构是MB22(M=Na,K)的基态结构,其中M(M=Na,K)原子位于高对称轴上。电子结构分析表明M(M=Na,K)掺杂B22团簇存在强的电荷转移,其导致了电荷转移复合物(M++B222-)以及形成了π和σ双重芳香性和较强的静电相互作用。MB22(M=Na,K)的管状硼团簇比准平面结构更稳定,这是因为硼团簇部分带有离域的π+σ电子的双重芳香性以及阳离子M+和阴离子管状硼团簇之间的强的静电相互作用。这项工作表明通过碱金属掺杂可以明显增强管状硼团簇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本刊讯日前,隆昌县召开教育系统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全县各级学校校长、教育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干部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马忠琼主持。教育
GT TECH超薄沥青罩面层是一种实施厚度为0.8cm~2.0cm的热拌沥青混凝土结构层。成型后路面具有良好的抗裂、抗渗水、抗滑性以及降噪功能,且造价适中,能够应用于桥、隧路面改造,
<正> 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简称为DD)指具有正常的智力、教育及社会文化机会,而在阅读方面出现特殊的学习困难状态。Stevenson跨语言研究发现,DD也存在于
近年来,我国快递服务业持续高速发展,大量的基于条形码和二维码识别的包裹自动分拣系统已应用到实际的快递分拣流程。然而,环境复杂的快递分拣现场导致条码污损的情况时有发生,快递公司通常采用费时费力的人工分拣处理条码无法读取的包裹。深度学习中的物体检测技术和汉字识别技术具有速度快,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在快递邮包分拣系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设计出一种快递表单图像价值信息提取
摘 要:近年来我国灾害性天气频发,受台风和城市排水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等原因影响,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相继出现较比为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纵观国内外城市排水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典型做法,应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以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以上海市水闸泵闸监测管控系统为例,简要介绍上海市运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监测管理进行城市防汛和排水调水工作的经验作法,以期达到在城市防汛排涝领域拓展
Microsoft Office办公套件目前在我国办公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强大的文字数据处理套件word、excel、ppt等给我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性,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该文以
该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论述了红外光谱仪、辐射源、辅助光路系统等构成的测试装置进行红外辐射源能量光谱分布测试的方法。论文中给出了常温和加热时的测试结果,并讨论了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综合观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建设的无人值守自动站越来越多,台站由原来的数据采集传输逐渐向数据质量控制转变,仪器的保障能力更加重要,对仪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