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轴式AI/AP粉末发动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l/AP粉末发动机是一种利用超细铝(Al)粉颗粒作为燃料及高氯酸铵(AP)粉末作为氧化剂的高能动力装置,具有推力可调、结构简单的优点,在民用及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了数值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粉末的非同轴式冷态喷注供给、发动机内流场特性、粉末颗粒燃烧特性以及Al/AP非同轴式粉末发动机点火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Al/AP粉末非同轴式喷注掺混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粉末颗粒在燃烧室内的分布情况,研究了不同构型燃烧室内的颗粒相分布特点、不同直径铝颗粒进入燃烧室后的流动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粉末颗粒直径越小,颗粒的随流性越好,粉末颗粒在径向上的扩散作用就越强,有利于粉末在整个燃烧室的离散与掺混。安装隔板后,隔板各节的凹槽内会产生回流区域,粉末受到凹槽内的气流卷吸作用,延长了下游颗粒在燃烧室内的滞留时间;对于安装了火焰稳定器的燃烧室,粉末在火焰稳定器下游掺混并呈螺旋状前进,粉末流化及离散效果较好。(2)非同轴式Al/AP粉末发动机燃烧室内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了颗粒粒径、流化气质量流量、颗粒质量流量比、燃烧室构型等不同因素对温度分布、颗粒燃烧效率、组分分布以及颗粒蒸发位置与粒径变化等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直径越小的铝颗粒蒸发燃烧区域起始位置越靠近燃烧室头部,较好的随流性增强了铝颗粒在燃烧室内的径向扩散,燃烧更加充分;增大流化气的质量流量可以提升燃烧室内的温度峰值与喷管出口的喷气速度,但是蒸发燃烧区域的位置区间整体会向燃烧室的中部移动,粉末燃料与组分的径向扩散减弱;在低质量流量比(?)时,普通构型的燃烧室内颗粒的燃烧效率较低,安装隔板与火焰稳定器可以提升颗粒的燃烧效率:安装隔板对低?时的颗粒燃烧效率提升明显,而安装火焰稳定器对?较高即氧化剂流量较大时的颗粒燃烧效率提升明显。当?在一定的范围内(2???5),安装隔板或火焰稳定器推力后提升15%至40%。(3)搭建了非同轴式喷注Al/AP粉末发动机试验平台,进行了粉末冷态流化喷注试验与热态点火试验。粉末喷注试验能够实现发动机燃料的持续供应,验证了流化装置的可行性;热态点火试验测试了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距离燃烧室尾部120mm处的压力变化,将工作平均压力试验值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与结果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非晶合金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引起了人们对其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应用等方面的极大兴趣,对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的非晶合金的需求在日益增加
红树林湿地是海陆交汇带内的一个特殊生态系统,由于固有的特性,使其较一般潮滩更易富集污染物,能够大量接受来自河水、潮汐、地表径流所携带的污染物,成为很多污染物理想的吸
本试验于2019年在聊城市高唐县梁村进行。棉花播种日期为4月30日,花生播种日期为6月8日,供试棉花品种为鲁棉研37,花生品种为花育36。设置南北行向花生棉花间作(NSPC)、东西行
膜/溶液除湿技术使用除湿膜作为隔离器,将盐溶液与湿空气完全分离开,既实现了除湿过程,又有效地解决了盐溶液液滴夹带的问题。其中除湿膜作为核心部件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接触
微细电解加工(Electrochemical micromachining,ECMM)是基于电化学阳极溶解原理,以离子形式蚀除材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表面织构加工技术。本文在无掩膜电解加工基础上,提出柔性
金属锆具有优异的抗辐照损伤和抗原子氧侵蚀的性能。锆的膨胀系数小,从而具备在交变温度环境下服役的潜质。相比于目前航天飞行器活动构件中大量使用的合金钢和钛合金,锆在空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关节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rthrography,MRA)及常规磁共振平扫(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发现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plica synovialis mediopatella
混凝土缺陷问题广泛存在于各类混凝土结构中,其中又以水下混凝土结构的缺陷最难以修复。针对调水工程输水工况下输水渠道衬砌板破损修复难题,制备一种既能满足水下浇筑所需工
作为群体性的社会生物,人类的行为往往发生在更加复杂的社会群体情境中。在面对这些社会群体信息时,既往研究发现,人们不仅认为群体内成员在行为上具有相似性,而且在群体成员间的社会交互行为上持有一定的人际责任信念,其约束着群体成员间的交互模式,是人们内在的自律要求,而非外在的强制规定。虽然以往研究揭示3-9岁儿童具有群体内成员间互不伤害的人际责任信念,但儿童在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利益上高度依赖于内群体,该特性
针对中小型具有大厚差的汽车零部件,为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和零件力学性能,主要采用冷冲锻工艺加工该类零件。但汽车轻量化要求汽车零部件强度更高、耐磨性更好,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