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罗波潭多元并置的文化功能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波潭在广西被誉为“武鸣八景之一”,以自身风景旖旎、水蓝如碧而闻名。色蓝如大海,潭水岸边巨石嶙峋,水深不等,潭水的蓝色也深浅不一,错落有致,常年恒温,冬暖夏凉,夜晚波光粼粼,恬淡静谧。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驻足观赏。罗波潭有着美好感人的神话传说,在当地壮族人民的心中是精神的信仰和每年风调雨顺的希望寄托,而如此神圣的潭水,亦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水源地和游泳池。罗波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形态,折射出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空间文化功能。笔者空间文化功能研究视角,利用田野调查、比较分析、参与性观察等方法,将罗波潭置于“三月三”盛大节日的宏观背景之中来探讨与罗波庙、“三月三”文化节日以及罗波小学的空间文化关系,揭示其所蕴藏的文化功能意义。在每年“三月三歌圩暨骆越始祖祭祀文化旅游节中”,罗波潭作为文化节日活动的集散中心,与罗波庙、罗波小学以及热闹的商业集市,多种空间业态存在于一个有限的、紧凑的空间环境当中,这个空间环境是每年盛大的“三月三”文化节日活动中心地,其中映射出的了壮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精髓,“三月三”节日与罗波潭、罗波庙和罗波小学共同组成的文化空间形成互补,形成了多元并置的多种文化功能。在罗波潭这个特殊的文化介质中,教育功能和宗教功能、文化功能与商业功能、城市功能与文化功能彼此的抵牾与和谐共存,发挥特殊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民众和和游客在这种特定的空间内活动,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在这种动态的、稳定的文化空间当中于无形中拉动当地民众和游客进入文化场境,加深“文化浸入”的感受,使更多的人获得民族认同,从而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本文分为四个章节来对罗波潭周边多元并置空间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第一章概括了问题的缘起和意义,田野点罗波镇、武鸣县的基本情况;第二章对罗波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它的历史沿革、基域概况以及流传的神话说;第三章对罗波小学的教育功能进行探讨,对罗波庙的宗教功能进行分析论述,并对教育功能与宗教功能进行比对和探讨;第四章对罗波潭社区空间的文化功能与商业功能进行逐一研究和比对分析,探究文化与商业共存的内在意义;第五章探析城市功能与文化功能的深层次涵义,通过功能矛盾性的比对,分析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空间功能和民族性意义。
其他文献
以SnCl4·5H2O为前驱体,利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氧化锡(SnO2),配制SnO2悬浮液和聚氯乙烯(PVC)溶液,共混后,采用旋涂法制备PVC/SnO2复合膜,在高温热处理下,使复合膜表面的PVC
在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中,海洋平台等工程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海洋结构物的支撑结构多由毗邻柱群组成,其相互间的水动力干涉强烈且复杂,对结构物的安全、稳定作业等
砷(As)作为一种类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分布广泛,是一种公认的高度致癌物质,如何快速而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砷,是研究者们长期以来关注的热点。本文提出的方法处理含砷废水,其优
镁合金等金属在室温下具有低应变率敏感性,应变率敏感性(SRS)是一种材料特性,它取决于材料本身、温度、加载条件等,并且可能随着应变而变化。本课题选用的是AZ31镁合金,通过
铁路重力式桥墩大量运用在我国铁路线中,但是很多桥梁因为建设时间久远以及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的提高,一部分铁路桥墩的抗震设防能力已经不满足现行抗震要求,因此对抗震设防能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相比于笼型异步电机以及绕线式感应电机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以及效率。但其永磁同步电机的非线性耦合系统使得传统的
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至今已近20年时间。截止2015年底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92亿平方米,全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02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各种基坑工程数量迅速增长。基坑工程作为地下工程施工中内容复杂且多变的领域,保证基坑工程的安全为建筑安全的要点,对其实施安
两毗邻浮体间窄缝水动力的共振现象已成为热门研究问题,然而目前对窄缝内水体共振现象的粘流研究还停留在假设浮体固定不动的情况下。本文将利用二维粘流数值水槽,研究两浮体
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被誉为21世纪的理想电池。SnO2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高、储量丰富,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也存在易粉化、循环稳定性差的缺点。本文从纳米结构SnO2负极材料的制备入手,探讨制备工艺条件对其微观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不同的第二相以及金属有机框架结构进行复合改性,以寻找提高SnO2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循环稳定性的途径。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