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车流量的迅速膨胀及人们对快捷交通环境的迫切需求,导致了融雪剂的不当使用与人力物力的盲目投入。加之,北方寒地城市存在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缺少中水回用系统等一系列的用水问题,使城市不仅陷入了有水不能用的窘境。然而城市雪资源作为构成北方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冬季造景的物质基础,成为冬季休闲、旅游、度假的理想场所,又补给城市水资源,对保护生态环境起了极大的作用。冰雪旅游资源在国内发展前景看好,但关于积雪作为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极为薄弱。研究如何利用景观场所来收集雪资源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技术是减轻冬季城市交通压力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对建设寒地生态型城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城市积雪处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指出现阶段学者们很少从景观对雪资源利用的角度进行研究;其次,阐述寒地城市、雪资源、可持续观念等概念,指出城市积雪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总结日本和欧美国家在雪资源收集利用方面应用的新型技术和先进观念,进一步提出适于哈尔滨发展的可持续雪资源收集利用方法;最后,针对目前哈尔滨雪资源收集利用在建设中存在资源利用收集率低下、文化融合缺失、消纳设施缺乏、专业合作性欠缺、园林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以城市整体景观设计角度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了城市积雪利用在景观设计中的方法与途径,归纳如下:(1)宏观调控层面,呼吁政府在雪资源的收集与利用上应制定强制或鼓励性政策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集体力量,并指导相关部门联合多专业人才,以哈尔滨现有地域特色、空间布局为规划蓝本,将带有多元文化气息的冰雪文化与各区具有代表性场所结合,探索建立冰雪文化产业链资源及综合利用特色发展模式;(2)中观设计层面,根据哈尔滨城市不同下垫面类型的雪质、冬季场地空闲程度、绿地面积等方面,重新整合场地景观要素,以开放周边场地、创建北方植物景观群落、增加新型特色铺装、建立雨雪水收集系统等景观设计方法对雪资源进行收集利用;(3)微观技术层面,将人工动力水循环、水生植物群落、生态滤网、湿地修复等水域工程技术,与地源热泵、加热电缆、导电混凝土等地下热能工程技术联合,建立多层次植物群落与良好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增强水域自净能力与自我恢复能力,达到雨水与雪水双重进化的效果,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以哈尔滨尚志公园为案例研究,针对公园中现有景观设计不足,运用上述总结的三方面对雪资源的利用收集进行设计,营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生态景观,实现了理论研究与案例的有机组合。(5)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改进城市景观设计要素来建立雪资源利用系统的方法是可行的,这对缓解我国北方城市水资源短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