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配合穴位疗法对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旨在改善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因便秘引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方法:1研究对象与分组收集北京市第二医院心内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住院的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119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0例与对照组59例,研究过程中干预组剔除4例(病情加重,经医生评估不适合腹部按摩及穴位治疗者2例、自动出院2例),对照组剔除3例(病情加重1例、住院天数不足10天2例)。两组均为56例,两组在年龄结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职业诸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1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WHO有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心功能≤2级;符合罗马Ⅲ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有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沟通无障碍;无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研究。1.2排除标准:不可进行腹部按摩;重要脏器有严重并发症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1.3剔除标准:研究过程中患者疾病发生变化,心功能≧3级;住院时间少于10天;出现排除标准的情况;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冠心病的同时,针对便秘采用不同的方法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腹部按摩配合穴位疗法护理。3效果评价在入院当天和入院第10天,应用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组间和组内各类指标变化,评价应用腹部按摩配合穴位疗法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3.1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职业。3.2 Wexner便秘评分表设定8个条目38种情况,每一条目分0、1、2、3、4分五个等级,总分为30分,健康人群<8分,分值越高,便秘越严重。3.3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包括15个正向评分题和5个反向评分题,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别设1、2、3、4分,各项分值的和乘以1.25,即为评定得分。SAS得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分值越高,焦虑越严重。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描述以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年龄结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的Wexner便秘评分情况比较入院当天两组间的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10天两组评分均低于入院第一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的比较入院当天两组的排便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10天两组的一周排便次数较前均有增加,但干预组排便次数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排便困难次数、不完全排空感、协助排便、排便失败也显著减少;疼痛感明显减轻;排便时间亦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情况比较对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的统计结果分析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症状,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较干预前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但两组间的焦虑评分比较,干预组焦虑症状的减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比较对照组中一例患者3日未排便,坐位排便时出现心前区不适、出汗,急查心电图,较前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缺血表现。给予吸氧、卧床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后缓解。干预组未出现上述情况,可见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心血管并发症。结论:1腹部按摩配合穴位疗法的实施,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得到明显改善。2腹部按摩配合穴位疗法的实施,缓解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症状。3腹部按摩配合穴位疗法易于被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接受掌握,实施过程中未出现因排便困难引起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