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是二语学习中的重要基本技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听力所占整体课程的教学课时比例不大,每个章课节分配的课时不多(一般需在两个课时内完成),难以做到像综合课一样详细讲解和大量操练每课语言点。然而,学习者如果在听前没有具备相应的语言、背景、结构等知识,便很难理解全新的语料。运用图式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尴尬的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图式理论强调学习者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汉语中级学习班的学生,通常已经历一年左右的汉语学习,部分通过了新HSK四级考试,词汇量在2000-2500上下,对基本句法结构有一定的掌握,对中国文化亦有些许了解。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在接受新信息时,图式理论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效用,帮助他们调动原有知识储存,在学习中建立更高级,更完善的知识体系。遂本文将图式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践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了一份听力课堂教学设计。并通过实践与观察得出研究结论: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听力课堂中,能够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减缓机械地听练带来的疲乏感,提高学生对语料的理解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次研究对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亦带来一些启示。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由本文的研究背景与图式理论以及听力的基本定义组成。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展示了图式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类及其特征,以及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第三章是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听力教学策略。首先介绍了图式理论下的听力语料处理模式;其次,本人以授课期间所用教材——《发展汉语·中级听力(I)》为例,探索了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各阶段该如何运用。第四章是本人基于图式理论所做的教学设计。首先表明了本教学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其次是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表现出研究对象对于听力课堂的态度,对听力授课方式、课堂活动的偏好。接着分析了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选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汉语听力(Ⅰ)》中第九课《猜猜他是谁》,设计了一份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中级听力课堂教学案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讨论。在最后的第五章节,本人总结了图式理论对教师在备课阶段、课堂教学阶段、作业布置阶段的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