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仪式·社会——江西宜黄戏的个案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戏曲是传统社会中民众最重要的文化娱乐之一。它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一个地域社会的历史变迁。江西省宜黄县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山区小县,但在传统社会里其戏曲活动却一直繁衍不息。在长期的演艺活动中,江西宜黄戏一方面经历了从兴起到繁荣再到衰落以及再度复兴的曲折历程,另一方面其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初宜黄戏的演出主要是在民间的“社祭”及其他的酬神活动时进行。这种情形下的戏曲演出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对神灵或祖先的崇敬之心,因而其功能表现为娱神性。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宜黄戏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其功能也逐渐从娱神转向娱人。进入新时期,宜黄戏被纳入了国家文化体系,因而成为国家的宣传喉舌,其功能再次出现变化。宜黄戏的曲折历程和功能的演变在一定层面上反应了宜黄的社会历史变迁。本文正是从宜黄戏的这种变化入手,以其功能的演变为主体,探讨宜黄戏演变与宜黄地方社会变动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在19世纪,随着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也应运而生,在英国,罗马不列颠考古学就是其中的一门。作为罗马不列颠考古学的前身,罗马不列颠古物学在16世纪就由
县域旅游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否对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增加县域居民收入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县级区域是我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
焦竑是明代著名的学者。《玉堂丛语》是焦竑的一部史料笔记,也是明代万历以前的翰林人物言行录。自问世以来,此书一直流传不广,因此人们对其编纂过程、体例、文献征引及其存
人物简介  崔奇铭1963年出生于北京,北派玉雕领军人物之一,画家。主要擅长玉雕人物、山子等。  2004年,崔奇铭被推选为北京市崇文区政协委员;2005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06年,被评定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自幼喜爱绘画的崔奇铭,1979年考入北京市玉器厂技工学校。为了练好基本功,他每天晚上用旧报纸悬肘练习工笔勾线,小臂练肿,练至夜半三更。19
一座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首先是将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现实的文化旅游资源;其次是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组合成文化旅游产品,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即通过适当的
“家家弥勒佛,人人观世音”一语道尽了弥勒之于信众有着深切的冈缘。二十世纪中后期,山东青州及其附近区域出土了大量的佛教造像,其中有关弥勒和弥勒净土的内容相当丰富。本文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