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时期青州地区弥勒信仰研究——以造像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p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家弥勒佛,人人观世音”一语道尽了弥勒之于信众有着深切的冈缘。二十世纪中后期,山东青州及其附近区域出土了大量的佛教造像,其中有关弥勒和弥勒净土的内容相当丰富。本文依据这些资料,并与正史等文献相参证,对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政治、社会、文化环境与弥勒信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揭示青州地区弥勒信仰的特色和意义。具体的脉络是:首先阐明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既是经济发达地区又是民族战争和军阀割据的必争之地,这为佛教在该地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0余尊弥勒造像的出土便是明证。其次,通过对弥勒造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青州盛产石灰石,所以造像不但小巧精致,而且多为石质;因远离国家政治中心,所以普通民众成为造像的主力,而且民众心系国家,对弥勒经典非常熟悉,但又将弥勒信仰与其他信仰相混淆,表现出民众信仰的功利化和世俗化。第三,分析青州地区弥勒造像的风格和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南接南朝、北近河北、东面临海,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其造像风格打上多重烙印,青州工匠吸收并融合各地造像艺术的精华,结合当地特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所雕“降龙”头下尾上、四肢扬起,显示着“降龙”随弥勒下生人间,拔苦救难的精神,迎合了以龙为祥瑞的青州民众的心理,以致在造像活动中风靡一时。最后,寻找青州地区弥勒信仰的原因:佛徒释子极力宣扬、统治阶层极力提倡,加上天灾人祸的频繁发生使青州地区出现了弥勒信仰盛行的状况。隋唐时期,虽然有大批高僧人德的大力弘扬,但是随着统治阶级的抑制和弥陀信仰的勃兴,弥勒信仰虽未绝迹,但趋于消沉。弥勒之“人间佛教”提倡以菩提心、慈悲心去实践菩萨愿行,有助于身处现代社会的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认知、弘扬弥勒思想的信仰内容与精神实质,对于彰显其社会功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在19世纪,随着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也应运而生,在英国,罗马不列颠考古学就是其中的一门。作为罗马不列颠考古学的前身,罗马不列颠古物学在16世纪就由
县域旅游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否对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增加县域居民收入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县级区域是我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
期刊
焦竑是明代著名的学者。《玉堂丛语》是焦竑的一部史料笔记,也是明代万历以前的翰林人物言行录。自问世以来,此书一直流传不广,因此人们对其编纂过程、体例、文献征引及其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人物简介  崔奇铭1963年出生于北京,北派玉雕领军人物之一,画家。主要擅长玉雕人物、山子等。  2004年,崔奇铭被推选为北京市崇文区政协委员;2005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06年,被评定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自幼喜爱绘画的崔奇铭,1979年考入北京市玉器厂技工学校。为了练好基本功,他每天晚上用旧报纸悬肘练习工笔勾线,小臂练肿,练至夜半三更。19
一座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首先是将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现实的文化旅游资源;其次是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组合成文化旅游产品,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即通过适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