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农用地数量的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紧缺长期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人地关系将更加紧张,粮食安全问题也将更加严峻。提高农用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也就是集约利用农用地。正确处理经济投入与农用地利用的关系,既满足目前需要,又为子孙后代留下可供生存发展的空间;实现可持续利用,转变土地粗放利用的模式,努力实现农用地集约利用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和必要条件,是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安全的需要以及稳定和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的需要。加强对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探讨,对合理利用有限的农用地,提高农用地综合利用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辨析了农用地合理利用、可持续利用、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的概念,分析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凉州区为例,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凉州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体系并对凉州区所辖各乡镇进行了集约利用评价,提出了凉州区农用地配置模式,为凉州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依据。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单的列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论文的框架。第二部分为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及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主要介绍了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四个理论:区位理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地租地价理论及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出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第三部分为凉州区的概况及农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及农用地利用现状说明评价区的概况。在农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林牧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影响土地生产率;水利设施不够完善,影响土地利用率;生态遭到破坏,耕地重用轻养;干旱缺水,降低了土地生产率;政策观念淡薄,乱批乱占现象严重,缺乏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第四部分以凉州区38个乡镇为研究范围,运用spss因子分析法、综合分值法,在全面分析反映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因素及影响农用地地集约合理利用的因素基础上,按照农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原则,同时考虑到基本数据获取的可能性,建立了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投入强度指数、土地利用效率指数、土地可持续性4个准则层,14个评价指标构成凉州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指标因子解释说明。第五部分以前面理论研究为基础,并在spss环境中对标准化后的各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凉州区各乡镇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其总体排序,建立凉州区农用地四个集约利用评价等级,依此划分了集约、合理、适度、低度四个集约利用等级,并以确定的等级标准值为依据对指标进行量化,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值,构建了凉州区农用地集约利用FUZZY综合评价模型,对凉州区各乡镇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指出各个乡镇农用地处于集约利用的哪个相应阶段。第六部分根据以上的评价结果,结合凉州区农用地现阶段特征有针对性的从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农产品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整理、加快农用地生态环境建设、农用地集约利用考核制度、农用地集约利用配套政策六个方面提出凉州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