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微结构的经典波调控及新型器件设计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815117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和声作为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两种重要媒介,研究声波(弹性波)和光波(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探测不仅对于现代国防、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人工微结构(如:声子晶体,光子晶体,超构材料等)由于其具有可设计、可谐调,以及对波超常的调控等优异性能,逐渐成为新一代智能材料的研究焦点。与自然界中传统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不同,人工微结构主要由人造“原子”构成,通过对人造“原子”的任意设计与排列,能够实现许多目前自然界中材料难以实现甚至不能实现的奇异物理现象。本文以人工微结构材料为基础,在光波以及声波等经典波领域设计了多种不同的物理器件,实现了光波的定向散射、全向隐身结构、高效磁偶极子辐射、表面等离激元波导传输、声波彩虹捕获等效应,这些对于设计新型的光/声场调控器件具有重要物理的意义。文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设计了一种在方位角上带有周期性凹槽和狭缝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尺寸使其实现超定向前向散射,这种准周期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可以在不同子结构部分独立的支持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响应,通过设计两种结构模式相干使得其实现预期的光学现象。二、设计了在硅盘结构中周期性嵌入金属条结构得到一种可以同时支持磁模式和电模式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调整结构尺寸使得物体在任意方向上的光散射都被抑制,从而实现了结构全方向隐身的效果。研究发现这种隐身效应主要来源于结构的散射波会和激发的背景波之间相互干涉产生干涉相消的效果,因此可以使得结构在一定频率下实现光的全方向性隐身效应。三、设计了在深度亚波长尺度上的表面等离激元结构,这种结构是将螺旋金属臂嵌入空心硅柱中形成的,在其磁偶极共振的位置可以极大的增强磁辐射能力,特别是通过进一步提高金属臂的螺旋度时,可以实现结构磁共振的超高品质因子和超低的模式体积。理论分析和模拟表明,这种结构的Q因子可以增强至2600(相同尺寸的硅约为5.5),Purcell因子可以增强到5×106(硅约为5.1),这一结果可能为设计光学微腔和增强低频磁偶极子辐射提供新的途径。四、设计了一种局域型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和传播型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的组合系统,并通过在局域结构上设计缺陷单元从而实现对于传播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模式进行调控,研究发现不同深度的缺陷单元对于捕获光波频率的位置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又设计了一个多缺陷单元的局域结构,将其放置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结构的上方,研究发现其透射谱中出现谷的数量与缺陷单元的数量相对应,并很好的展示了这种缺陷单元结构对于两种类型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的调控效果。五、设计了一种带有一个缺陷沟槽的迷宫结构,通过对结构散射谱的计算以及近场分布的观察,发现不同深度缺陷单元具有不同的色散曲线(截止频率),从而导致了结构可以捕获相应频率的表面声波。其次我们还发现,不同深度缺陷单元捕获的声波频率不同,为此,我们设计了三个缺陷单元的捕获结构,实验和模拟同时证明了其良好的空间频谱分离能力。进一步,我们设计了一种沿方位角方向沟槽深度梯度变化的彩虹捕获结构被设计而出,利用波导结构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损耗)的结果匹配一致,这表明我们的实验较为成功,同时也展示了模拟结果的精确性。我们设计的局域器件的彩虹捕获方式对于声学器件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近几年,在地下水位降低、采空区沉陷等因素影响下,国内各地发生土体非均匀沉降的现象越来越多。土体的沉降对地下结构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含初始缺陷的结构物更易破坏。埋地管道作为重要的地下结构物,其承担着城市输送石油天然气的重任。但埋地管道难免因土壤腐蚀、外力等因素而产生裂纹,初始裂纹的存在极大削减了埋地管道的使用寿命,如何得到含初始裂纹埋地管道的破坏规律和评估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综合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向十四五规划的推进,城市的发展速度愈加猛进。由于种种原因带来的建构筑物沉降导致的事故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不仅造成人们生活不便,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埋下隐患,快速化发展下的建筑物沉降监测研究已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先进的测绘仪器,按照标准规范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利用一定的数学处理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找到能科学反映建筑物沉降规律的数学模型,正确预测建筑物沉降量。本文以合肥市
淮南舜耕山-罗山推覆体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在长期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样式,推覆体构造研究为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也为煤矿瓦斯及水害防治提供依据。为此,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构造统计和演化、微观分析等方法对区内构造地质剖面、宏观和微观地质构造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动力学特性,探讨了研究区推覆体构造形成与演化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呈东西方向展布,主要由舜耕山块体和罗山块体构成
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其中由于车道偏离导致的交通事故更是逐年增加,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成为研究方向。论文以国内外车道偏离控制系统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辅助驾驶技术中的车道偏离防避系统控制进行探索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获取道路信息,并对车道线进行识别检测,为后续车辆偏离车道决策提供依据。针对弯道车道线识别要求具有实时性和鲁棒性,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车道
为了研究负压条件下爆炸容器内爆炸引起的振动及噪声特性,本文针对自行设计制造的小型抽真空爆炸罐和5 kg TNT当量球型爆炸容器进行相关研究。分别在小型抽真空爆炸罐和5 kg TNT当量爆炸容器内进行负压环境爆炸实验,借助NUBOX 8016型爆破振动测试仪、LeCroy示波器、SZ4A型噪声振动测试仪、加速度传感器等仪器对爆炸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参数进行测试。采用Hilbert-Huang Trans
我国煤炭行业借助科技创新之力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仅2020全年我国煤炭开采、掘进机械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 78.5%和60.4%。但井下矿井资源开发始终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灾害愈频发等难题,其中就包括了关于泥质膨胀性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控制问题的研究,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泥质膨胀性巷道的变形问题进行了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大巷围岩中泥质岩膨胀引起的时效性变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凭借能够完整,高精度地重建扫描物体并快速访问原始测量数据,同时具备高精度,快速接近物体原型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主要测绘技术手段之一。三维点云的配准技术是整个点云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被测物体的三维重建的效果。在测绘成果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点云配准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继续深入研究点云配准技术对测绘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分析了
长期以来,煤炭一直是我国一次能源中的主体资源。但随着浅部资源逐渐减少和枯竭,我国中东部地区主要矿井逐步进入深部开采阶段。深部围岩高应力与低强度之间的矛盾是巷道稳定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实现巷道围岩稳定控制,须在掌握围岩大变形致灾机理的基础上,考虑内岩作用的围岩控制理论和技术,可控制围岩破裂损伤区演化,从而解决围岩高应力与低强度之间的矛盾。预留底板法施工已在部分矿区采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支护效果,本质上
新建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隧道的工程逐渐增多,工程中常采用一定的安全措施对既有隧道形成保护,有必要针对盾构穿越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机理及各种安全控制措施的防护效果进行研究。本文展开了以理论解法为主,实测数据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为辅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成果及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盾构近距离下穿对既有隧道管片环向内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既有隧道在附加应力作用下的围压重分布模型,推导了既有隧道环向围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各地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正在稳步推进,工程建设类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也在不断地规范化,当前我国现有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绝大部分是按照《招标投标法》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进行施工单位的筛选。因此,投标成为了建设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之一。在此阶段需要考虑的各类风险因素较多,除了需要考虑分析其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还要考虑在此阶段风险因素的影响下,合同阶段和执行阶段可能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