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水浒传》典故的英译研究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p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目前《水浒传》已被翻译成许多版本,畅销国内外。其中登特-杨父子的译本(以下简称登特-杨译本)是内容最全、版本最新的一版,而沙博理的译本(以下简称沙译本)是影响较为深远的一版。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对《水浒传》典故的英译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促进翻译研究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对文学翻译作出贡献。此外它还能有助于加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国内研究者对《水浒传》典故英译的关注,让更多英语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出发,以登特-杨译本《水浒传》和沙译本《水浒传》中典故的翻译方法及其选词为研究对象,希望为《水浒传》典故的英译研究尽绵薄之力,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以目的论翻译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登特-杨译本《水浒传》和沙译本《水浒传》典故的英译翻译方法及其选词。目的论强调一切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译者基于预期的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及用词来实现翻译目的。研究发现,对典故的英译翻译方法以及典故的英译选词要以实现译者的预期翻译目的为准,由于登特-杨父子的预期翻译目的是为了愉悦读者,沙博理的预期翻译目的是为了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所以在目的论原理的指导下,译者针对各类典故采取灵活翻译方法处理。登特-杨父子主要采取直译、意译和音译的翻译方法,而沙博理主要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注和音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就典故英译的选词——虚指数词、同义词和文化负载词——而言,登特-杨父子的选词生动形象,侧重愉悦读者,而沙伯理的选词侧重写实。就目的论而言,两译者都实现了各自预期的翻译目的。
其他文献
再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统治阶层与劳工阶层再生产,认为家庭阶层背景与学校教育能“自动符应”,强调阶层结构而非行动者的力量,没有考虑到阶层内部个体的差异性。本文梳理了建国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往往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层面上,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设问,很少关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因此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
为了在垂深1100m、具有严重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进行安全快速掘进,消除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应用巷道钻孔松动爆破卸压技术。通过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和
备课按时限分为长期备课和近期备课两类,按显隐状况分为显性备课和隐性备课两类。语文课隐性备课的有效途径有:关注教材、学生、目标、策略四个要素;拥有课标、教材、主体、主导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明确头穴围刺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阐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以介导头穴围刺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促进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中国画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要以创新的精神,吸收一些西方优秀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形式应用于实践,促进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被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