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交易特征 盈余管理和并购溢价——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宗股权协议转让的经验证据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关键组成部分。十五届四中全会做出“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以实现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部门向战略部门集中”的决策,以及十六大提出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分级管理、分级所有”的原则,大大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了地方政府处理国有资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新的政策和措施,对商业资本以并购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予以鼓励。而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由于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公开上市交易,缺少多个买方和卖方参与竞价的公开透明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大都是买卖双方在对转让股权进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一对一的谈判确定股权转让价格。我国有法规规定“转让股份的价格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值”,讨价还价的定价结果经常是在目标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上下浮动一定比例。Healy和Wahlen(1999)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实际控制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的机会主义行为,旨在误导那些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既然,非流通股权的转让主要以会计报告的每股净资产作为重要的定价依据,那么会不会诱发相关利益人利用会计盈余管理来操纵股权转让价格?并购方能不能“看透”目标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对股权转让溢价率又有怎样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1998年至2004年发生的大宗股权协议转让事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对股权转让前盈余管理行为的检验,我们发现控股股东转让股权的公司倾向于进行利润减少型的盈余管理。仔细分析又发现,当控股股东将股权转让给关联方时更倾向于向下管理盈余。而当控股股东转让的国有股权性质发生变更时,其不仅利用会计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而且还利用线下项目降低盈余。这表明我国国有股转让中的“暗箱操作”行为主要是由股权转让中的关联交易和特殊的股权结构所致。通过对股权转让溢价率的检验,我们发现控股股东转让股权的公司比其他股东转让股权的公司股权转让溢价率均值高9.58%,中值高7.38%。而当控股股东将股权转让给关联方时溢价率却偏低。当控股股东将国有股权转让给关联方且股权性质发生变更时,股权转让溢价率更偏低。盈余管理变量与股权转让溢价率显著负相关,盈余管理越低,股权转让溢价率越高。这一方面表明在股权转让讨价还价过程中,股权受让方不仅能“看透”目标公司绝对量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且同样能“甄别”其在相对量上的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还表明相关利益人向下管理盈余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股权转让价格,而且还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抬高股权转让溢价率以迎合监管部门的心意,获得监管部门对股权转让的审核批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特殊的制度特征对股权转让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在对并购溢价率分类描述性统计里,我们发现国有股权转让的溢价率高于其他性质股权,股权交易成功的公司比那些交易未得到监管部门批准的公司转让溢价率也要高。可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国有股转让定价监督比较严,但却不能很好地监督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在账面价值上作的文章。 本文研究表明导致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流通股权转让以会计每股净资产为重要定价依据,造成相关利益人利用盈余管理操纵股权转让价格的机会主义动机。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价机制,保证国有股权转让的公开、透明,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途径。另外,股权转让前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本身也说明许多公司会计信息仍被人为操纵,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增强公司透明度仍是相关监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发现的证据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在新型委托代理关系中大股东利用股权转让和关联交易掠夺上市公司财富进而剥削中小股东。为了解决大股东对其他中小股东的剥削和掠夺问题,在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时,还应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增强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
其他文献
按杂志人的时间表,又到了刊物总结这一年筹划下一年的时日了。每每这个时候我们也会收到许多读者朋友的来信,对我们办刊人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热情地提出希望建议。
林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基础地位,在社会经济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不断增速。林产
我国的出版业长期处于国家政策的保护之下,落后的、粗放的图书成本管理与垄断力量下形成了高利润给出版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中国入世后,行业的生存环境将发生巨大
期刊
中国进入WTO,电力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控制成本从而降低电价和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是摆在供电企业面前最大的课题和任务.而占生产成本七成比重的物资成本的高低
高士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缝纫线和绣花线生产和供应商。成立于1992年的广州高士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高士),业已成为高士集团在中国的重要生产基地,在高士集团开拓中国市场的
期刊
期刊
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使得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由于企业难以具备创新所需要的全部智力资源,因此,借助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进行合作创新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