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音问题易被遮蔽。本文选题是对设计实践、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普遍存在的"弱听化"状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声音与设计之间关系的结果。论文以"声音体验"为研究对象,以声学、设计学、知觉心理和美学等知识作为跨学科研究的理论支撑,采用实地录音和音量检测的手段获取一手的声音素材和数据作为案例佐证,将声音研究和设计研究相结合,对信息传达设计、产品和交互设计、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声音体验进行功能剖析和听觉审美研究。声音作为一个物理变量,是设计体验中听觉审美的构成因素,它所牵连的知觉反应和情感反馈,客观地体现了聆听模式对认知心理的影响;声音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信息给予性,它为设计提供了一个听觉沟通的途径,声音在信息传达与交流中实现与听者的互动,并创造审美体验。因此,关于设计中的声音体验研究,既是从不同类型的设计中声音所担当的功能元素和美学元素的角度去分析设计体验的构成;也是从声音在设计沟通系统中所承担的媒介功能的角度,研究设计中的声音传播和听觉沟通以及优化设计体验的声音意识。论文围绕"声音体验"思考一系列核心问题:什么是声音体验?(第二章)声音的审美经验从何而来?(第三章)声音体验在类型化设计(如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景观设计等)中有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感知效果?(第四章)如何在设计中创造"美"的声音体验?(第五章)如何应对人的"弱听"状况和设计专业教育中声音美育的普遍缺失?(第六章)未来设计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声音体验需求?(第七章)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奠定了研究框架的基础,并逐步形成文章的论述结构。论文首先从声音的存在形式与感知方式出发,研究声音体验的基本构成和主客体关系,探讨设计中内隐沟通的听觉特征,尝试对"声音意识"做出界定。其次,通过对声音艺术体验的主要获取形式的考察,探寻艺术向设计转化的声音意识,构建听觉审美的多重认知。在论文的核心部分,根据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诉求、产品设计的内隐声讯、空间营造的景观叙事等类型化设计案例及特征分析,综合阐述设计体验中声音的信息给予性和听觉沟通机制;同时对设计体验的听觉意识和审美思维进行归纳,探寻优化体验的功能逻辑和美学逻辑及相关实践方法。其后,就环境生态的声响危机与设计教育中声音素养的缺失问题,提出声音情感化教育的观点,对设计专业的声音美育提出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建议。设计的未来发展不仅提出了增强互动体验和强化"听觉审美意识"的要求,也推动了设计美学研究进一步向关注和探讨通感和联觉体验等问题发展。关于设计的声音体验研究,力图在听觉维度上实现设计美学的探索价值,在声音的实践层面将有助于开拓设计体验的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