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思想的广泛传播也得益于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及汉字产生兴趣。《其实不识字》是一本讲述汉字的散文书信集,共收录作者杨无锐的25篇书信。作者杨无锐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汉字的发展渊源以及汉字文化的介绍,引导人们重新审视现代生活原则。本报告选用其中三篇散文的英译作为案例。散文形式自由,情感丰厚,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但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中国散文的输出面临重重困难。接受美学理论为散文的译介提供了指导,该理论强调读者的角色,认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同时担任着读者与作者两种角色,结合接受美学理论的应用分析,译者能够产出适合译入语读者的译作。本报告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其实不识字》一书中的三篇文章进行翻译并加以分析。通过对该理论中三个关键观点,即期待视野、空白点和读者地位的分析与解释,结合具体实例,全面研究和分析散文文本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详细介绍项目背景以及所选文本信息;第二章简述接受美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三个重要概念;第三章阐述翻译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以及翻译的过程,同时列举出进行翻译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第四章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节选文本中的翻译实例进行三个不同层面的分析;第五章作为结论部分,总结该项目报告的经验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针对该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的一些思路与建议。作者希望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剖析翻译实践中的代表性案例,以挖掘该翻译理论在散文英译中的有效作用,以期产生更多高质量的中文文学外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