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Au-Ag纳米结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效应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ou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u纳米材料由于其在可见-近红外区的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在分析检测、催化、纳米器件以及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其LSPR特性引发的热效应,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然而,通常Au纳米粒子的LSPR峰位处于520 nm左右,对活体组织的穿透能力较差,这严重地限制了光热转换效率。为了提高Au纳米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人们设计了Au纳米粒子组装体。由于Au纳米粒子间的耦合作用,其LSPR峰宽化且发生明显红移,到达近红外区。研究发现,近红外LSPR的金纳米粒子组装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光热转化效率,在肿瘤的治疗中有更好的效果。基于此,本论文将制备基于Au的新型纳米结构,研究其光热效应,并将其用于肿瘤的光热治疗。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Au、CdSe纳米粒子为研究对象,以Triton X-100为乳化剂,Au纳米粒子己烷溶液为油相,采用水包油(O/W)微乳法,组装成Au纳米粒子组装体,然后将其分散在硫氰酸铵的丙酮溶液中,通过硫氰酸根对Au纳米粒子表面配体的取代,获得了Au新型纳米结构—中空“纳米碗”。将Au、CdSe混合纳米粒子己烷溶液为油相,采用水包油(O/W)微乳法,实现了Au、CdSe纳米粒子混合组装,希望能够用于肿瘤细胞的光热治疗。(2)以Au“纳米碗”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究了其光热转化效应及其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在优化条件下,Au“纳米碗”的光热转换效率达到41.7%;在较高功率密度(2.5 W·cm-2)下,加热冷却四个循环之后,光热效果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毒性实验中,Au“纳米碗”浓度低于0.2 mg·cm-3,对HeLa细胞毒性很低(细胞存活率高于78%),然而,经光照处理后,HeLa细胞存活率低于20%,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杀伤效果。(3)以界面限域刻蚀技术,通过刻蚀Ag纳米立方体,获得了AuAg“纳米杯”。经巯基聚乙二醇修饰后的AuAg“纳米杯”,在808 nm激光的照射(1.5 W·cm-2,0.2 mg·cm-3)下,其温度能达到49.7℃;在较高功率密度(3 W·cm-2)下加热冷却四个循环之后,温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低浓度下(0.1 g·cm-3),HeLa只有50%的存活率。光照处理后,HeLa细胞存活率超过25%。
其他文献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al hypersensitivity,简称DH)是临床上常见的以冷热刺激或咬合不适为典型表现的口腔临床症状,牙齿磨耗导致牙本质小管暴露是其主要病因之一。治疗牙齿磨耗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系统风险的概念及评价体系建设原则,针对风险评估的流程进行探讨,并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网络管理人员更好地制定安全策略提
网络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自上而下的生活方式,却因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等特点,使的不少学生沉湎于上网聊天、游戏、网恋中不能自拔,有的导致精神阻碍和心理异常
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又伴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国民经济从而得到了飞速发展。对外贸易额的迅猛增长,带动了航运市场的空前繁荣。随着天津滨海新
装备制造行业不仅在国内得到高度重视,放眼于世界平台,也同样占据着不容撼动的一席之地。国内外研究生产的数控车床进给系统,基本结构相差无几,但是国内研发生产的数控车床进给系统加工能力不强,加工产品精度及稳定性能不高,难以适用于高精度产品加工。本文从进给系统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两个角度,系统研究了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的驱动方式、动力学模型及其静动态特性,提高了数控进给系统的加工性能。本文研究对象为L-200系
创新能力是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创新性的人类思维引导创造性活动的进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
在未来的虚拟展示设计过程当中,消费者不仅能够在虚拟的环境当中了解产品,还应该让使用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360度的全方位感受产品的形态和功能。并且能够在任何产品之间进行交互体验,让消费者能够越发坚定的对产品进行购买。在展示过程当中如何充分的争取最大的关注力以及信息传输的最大量,这是现今社会展示设计者的中心课题。本研究的出发点是以消费者购买为前提,如何设计出优秀的展示效果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