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宫廷宴乐杂剧仪制对比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遭际于两宋之世。”(1)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史上,两宋音乐上承具范兼镕、灿烂辉煌的隋唐燕乐时代,下启去陈趋新、多态繁荣的元、明、清俗乐时代,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由“中古伎乐”到“近世俗乐”的重要转折点。宋代音乐转型,以杂剧为代表的戏剧艺术渐趋成熟为明显特征之一。宋杂剧伎艺各异,包罗万象,既包括承唐参军戏而来的宫廷内府所演箴讽朝政的风趣、滑稽的警世短剧,也包罗小说歌舞杂戏,自流行以来,便成为宫廷燕乐演出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伎艺,可谓是中国古代戏曲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开端,也是连接前后两个戏曲时代的桥梁,在中国戏曲史上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承唐五代参军戏发展而来的宋代杂剧为研究对象,以宫廷燕乐盏制度为背景,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的宫廷宴乐杂剧进行对比,纵向上全面考察杂剧的继承与发展的情况。本文从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首先介绍宋杂剧的基本形态,包括杂剧的起源、流传、发展的过程;其次以“九盏燕乐”与“四十三盏燕乐”为例,分析北宋、南宋两个时期的宫廷宴礼制度,为后文的深入研究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两宋时期宫廷宴乐杂剧在曲宴、内宴、外使御宴三大宴乐中的呈现以及承应宴乐杂剧表演的宫廷音乐机构,加深对杂剧在宫廷中生存背景的认识。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要部分,也是研究的重点所在,笔者分别从表演内容、杂剧结构的变化、脚色设置、伴奏乐队以及乐器的使用情况几个方面,将北宋、南宋不同时期的宫廷宴乐杂剧作对比,考察杂剧在两宋的发展。自北宋至南宋,杂剧表演内容指向更加明确,在宫廷宴乐活动中地位逐渐突出;结构上完成了由“一场两段”到“一场三段”的转变;脚色数额增加,脚色分工细化,以及随着发展需要,伴奏乐队使用乐器的变化……种种变化体现了杂剧在两宋期间的发展轨迹。论证过程中,笔者以史籍为参照,以宋人笔记为音乐活动史实来源,以音乐考古材料为重要证据,力图使研究结论更具系统性、指向性和说服性。
其他文献
为了探明土地利用对土地沙化的影响,为坝上沙化治理提供可操作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河北省坝上沙化区为研究对象,以2004、2009、2014年三期遥感数据及沙化土地小班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坝上沙化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沙化程度格局的时空变化,并应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未来十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及土地沙漠化格局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沙化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模型,并以御道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依然是一个关键词。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
在现代专业教育中,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因其紧靠专业内容,贴近就业需求和深造方向,因而不仅受到学生的关注,同时也是教学中的关键。目前的专业课程多采用考核形式,虽然相对于卷面考试
探索调控牙胚组织诱导成牙潜能的分子机制对机体颅面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牙齿的再生具有重大意义。本实验通过组织重组技术,检测经过0h、24h、36h器官培养后的E14.5小鼠胚胎下领
大数据时代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创新精神是目前我国大学高等药学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物合成》课程特点,浅谈基于资源的学习(R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