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海水和5-羟色氨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解剖卵的体外促熟研究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产养殖业中,贝类卵子的获得主要通过人为促熟使其自然排放而获得,由于促熟过程的耗时相对较长,且排放时机不易控制,因而使得这种方法获得的卵细胞成熟度和采集量不易控制。对于从外观上难以辨别雌雄的贝类如: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雌雄同体),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等,给无论是在实验室工作中还是育种工作中,想要单独收集未受精的卵细胞进行家系建立和杂交实验等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本文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使用氨海水和5-羟色胺对其解剖卵进行体外处理,使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发育。探索了氨海水和5-羟色胺对菲律宾蛤仔解刨卵促熟的条件,对其体外促熟过程进行了观察,对受精卵进行了培育。旨在为贝类以及菲律宾蛤仔的遗传育种,多倍体诱导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以成熟的菲律宾蛤仔解剖卵为原材料,在不同浓度的氨海水和5羟色胺溶液浸泡情况下,采取二者单独或联合处理蛤仔解剖卵不同时间,研究其体外促熟作用。统计了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率及其体外受精率,以获得最优的体外促熟方法。结果表明联合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氨海水处理浓度5.500E-003%,处理时间40min,5-羟色胺处理浓度1.75mmol/L,5-羟色胺处理时间40min,解剖卵受精率、受精卵化率分别为68.7806%和32.0906%;氨海水浸泡的最佳条件为:0.01-0.025%。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双层平板与滤纸平板相结合,从土壤中筛选到能强烈分解纤维素的好氧性黄色菌株,结合形态学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为生孢噬纤维菌,命名为生孢噬纤维细菌JL-02(
本文以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ostigma)引进种群为材料,采用染色体组型研究、同功酶电泳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技术,对漠斑牙鲆的种质资
为了从基因表达水平上探讨单巢类轮虫有性生殖发生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萼花臂尾轮虫为材料,通过温度刺激,分别获取非混交雌体、混交雌体和雄体,进而利用mRaNA荧光差异显示的方法
本论文以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珍贵经济养殖品种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养殖水系统进行摄食生长实验,以探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马氏副球菌(Paracoccus marc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Probiotics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water or added as supplement food for shrimp, could positively influence on survival and growth rate.
本课题是国家“863”高新技术发展计划(2003AA622060对虾和贝类非特异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与应用)部分研究内容之一,重点探讨了A3α肽聚糖在南美白对虾大田生产应用中的主要技术
本研究将采自我国海南岛附近海域的羊鲍作为研究对象,从细胞水平研究羊鲍性腺的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同时深入地研究其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为开发羊鲍进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基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