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Fibroscan在诊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运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入住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且行Fibroscan及肝组织穿刺病理检查的CHB患者154例。记录全部患者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s,LSM)及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以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为金标准,分为肝纤维化组(包括F1期、F2期、F3期、F4期)、对照组(即F0期,无纤维化)。利用SPSS19.0软件获得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连续性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基于病例组LSM均值,将病例组与对照组中LSM的水平粗略划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对两组暴露与非暴露进行非参检验。选用方差分析对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分析,以肝组织穿刺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肝纤维化各阶段肝硬度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以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的最大值即为最佳诊断界值的原理,确定肝纤维化不同阶段的截断值,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例组即肝纤维化组124例,对照组即无纤维化组30例,病例组所测得的肝硬度值为(16.23±7.17)k Pa,无纤维化组肝硬度值为(6.31±2.6)k Pa,两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t=5.288,P=0.000,表明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病例组中暴露病例50例、非暴露74例;对照组中暴露病例3例、非暴露27例;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非参检验显示,组间卡方值χ2=9.840,P=0.002,OR=6.08,即暴露组是非暴露组罹患肝纤维化风险系数的6倍;3肝硬度值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两者间呈现显著正相关(rs=0.741,P<0.000);4 Fibro Scan对F≥1期(即肝纤维化阶段)、F≥2期(肝纤维化显著阶段)、F≥3期(肝纤维化化严重阶段)、F4期(肝硬化阶段)的最佳截断值为7.25k Pa、9.9k Pa、11.3k Pa、17.4k Pa。相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28、0.855、0.851。结论1 LSM与肝纤维化水平的高低之间具有显著的一致性,LSM越大提示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越深;2可将测定LSM大小作为一个评判CHB病人肝纤维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3在评判肝纤维化不同程度方面Fibro Scan拥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比较准确的分辨出CHB病人肝纤维化的水平,尤其在诊断肝纤维化严重阶段准确性最高;4在诊断丙氨酸转氨酶正常的CHB患者肝纤维化水平方面,Fibro Scan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定期的LSM检测,可以做到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尤其对于临床上肝功能代偿期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改变的患者,Fibro Scan检测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