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全面地分析总结杜仲绿茶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保健作用的基础上,对其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绿原酸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检测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杜仲叶采收时间和主要加工工序对功能活性成分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采收时间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杜仲绿茶提取绿原酸最佳工艺:用30倍量50%甲醇在60℃条件下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3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了分析。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 5.0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8:92);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绿原酸对照品在0.05μg ~ 0.55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0%,RSD为1.71%。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加工过程中绿原酸含量的监测。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了从杜仲绿茶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用30倍量60%乙醇在75℃条件下加热回流提取三次,2h/次。用分光光度法对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芦丁在0.02~ 0.1mg/mL范围内浓度和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70,平均回收率达102.2%,RSD为1.18%。可用于实际生产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通过对杜仲绿茶生产工艺的分析研究,对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损失比较严重的工序—杀青和初炒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杜仲鲜叶不需处理直接进行杀青,有利于减少对活性成分的损失。微波杀青时功率800W,1min的杀青效果最好。初炒在130℃条件下,炒制9min,此时的活性成分含量保留较高。通过对8、9、10、11四个月份采收的杜仲新鲜叶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分析,确定了采收杜仲叶制茶的最佳时期为9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