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的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黑斑病(CercosporapersonataBerk.etCurt)是花生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通常可造成花生减产10~20%,严重时达30%以上。该病在我国常年发生,但由于国内外缺少对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基础研究,控制方法不得力,致使发病有逐年加重趋势。本论文采用不同环境条件影响测定分析、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等方法技术对花生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毒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花生黑斑病菌在10~35℃均可生长,以28℃为最适;光/暗交替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在Landers、花生叶煎汁和V8培养基上长势较好,菌落直径较大,其次为PSA、PDA,在燕麦培养基上长势最差;碳素营养以蔗糖和葡萄糖为最好,在淀粉和缺碳培养基上能较快的形成直径较大的菌落,但菌落较薄,菌落干重远低于供试的其他碳源;菌丝在有机氮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长势显著好于在无机氮源(硝酸钠、硫酸铵、缺氮)培养基的生长;菌丝在pH值2~12范围内均可以生长,最适为pH=6;致死温度是60℃,30min。   病菌分生孢子在15~35℃之间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5℃;病菌只有在水滴中孢子才有较高的萌发率;孢子在pH3~10范围内均可以萌发,最适pH值为6;光/暗交替培养,最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萌发对营养物质没有特殊要求;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10min。   花生黑斑病菌经体外培养可产生致病毒素,病原菌毒素提取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毒素极性大,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硫酸铵分级沉淀法适合提取花生黑斑病菌毒素,硫酸铵浓度80%时提取效果最好;该毒素为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光/暗交替、静置培养有利于毒素的产生,培养20d时产毒量最大。   经凝胶柱层析分离的毒素,在280nm吸光值处,检测到两个洗脱峰,一个高峰值和一个低峰值。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高峰值处收集获得溶液物质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产生的病斑与粗提液中的相同,和病菌接种症状有相同之处,低峰值收集获得溶液物质则没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毒素稀释1、10、50倍都有致病性,稀释100倍时则不能引起明显症状。毒素致病性与浓度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一节课大多是教师在讲,学生只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就行,而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行,由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交互式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可以增强孩子的求知欲,为孩子提供新的学习体验,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将谈谈如何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引言  社会的进步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我国间歇性暴发的重要农业害虫,自建国以来的三次大暴发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寄蝇是草地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草地螟种群数量起
【关键词】实验复习 实验考核 复习方法  物理实验总复习,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总复习时,应该扩展实验课的内容,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通过实验总复习,应该使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并且在实验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历年来的中考试题都十分注意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特别是近几年,不仅提升了实验考查的分值,同时也加强了对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的考查。也正因为对能力要求的提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之一,我国边境口岸经常截获到此虫。目前,关于四纹豆象防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四纹豆象生
【关键词】信息技术 推进 改革  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为学生的“学”着想,使他们对所学的数学产生兴趣,使他们心里有“要我学”变“我要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促进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成绩。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原先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鼓励学生说出自身想法,尊重学生是学习客观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此类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特性,从传统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迸发出别样的火花。  关键词:小组合作;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其中小组合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