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全腹腔镜全胃根治性切除术(Totally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TLTG)比腹腔镜辅助全胃根治性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LATG)更加微创,因此理论上更具有应用优势。然而,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技术难度较高,限制了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推广。目前,关于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技术的比较研究仍比较少。本研究将全腹腔镜下多种食管空肠吻合技术分为管型吻合及线型吻合两组,以期比较两组吻合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7年4月在中国共22家医疗中心行TLTG的胃恶性肿瘤患者。 入选标准:(1)术前经内镜病理证实为胃腺癌;(2)临床分期为cTNMⅠ-Ⅲ(T1-4aN1-3M0);(3)肿瘤部位:胃体、胃底或胃食管结合部(SiewertⅡ、SiewertⅢ型);(4)无上腹部手术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除外);(5)术前E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体力状态评分0/1;(6)术前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分级I-III。 排除标准:(1)临床分期cTNMⅣ期;(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严重的肝肾肺器官功能损害;(5)严重的精神疾病;(6)肿瘤浸润临近器官需对浸润器官一并切除;(7)伴有需急诊处理的并发症(穿孔、出血、梗阻等)。 共381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广东省中医院(n=96),重庆西南医院(n=42),广东省人民医院(n=36),北京大学肿瘤医院(n=32),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28),福建省肿瘤医院(n=27),吉林大学第二医院(n=1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n=16),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n=15),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n=1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n=1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n=11),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n=8),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n=7),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5),汕头市中心医院(n=4),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n=3),复旦大学肿瘤医院(n=3),东莞市厚街医院(n=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n=2),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n=1)。381例患者共行6种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技术:A.经口吻合器底钉座置入(OrvilTM);B.反穿刺;C.直接置入;D.食管空肠顺蠕动侧侧吻合(Overlap);E.食管空肠功能性端端吻合(Functional end-to-end anastomosis,FETE);F.T-shape。将6种吻合技术分为两组,分别为管型吻合组包括A,B,C三种吻合方式,线型吻合组包括D,E,F三种吻合方式。其中管型吻合组有184例,线型吻合组有197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近切缘距离、重建费用、术后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否有差异。 结果: 线型吻合组相对管型吻合组食管空肠重建时间更短(49.5 min vs.54.6 min,P=0.025),管型吻合组的肿瘤直径更大(4.3cm vs.3.8cm,P=0.017),当肿瘤位于胃食管结合部时(SiewertⅡ型),肿瘤位置越高,手术者越倾向于使用管型吻合(P<0.001)。处于进展期的肿瘤,管型吻合使用的更多(P<0.001)。管型吻合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线型吻合组(185ml vs.117ml,P<0.001)。两组在近切缘距离、消化道重建费用、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进食半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 vs.11.1%,P=0.660)。 结论: 管型吻合和线型吻合技术在TLTG术后食管空肠重建的应用上是安全、有效的。线型吻合在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重建时间上有优势。当肿瘤位于胃食管结合部时(SiewertⅡ),肿瘤越大,位置越高,推荐使用管型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