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在我国存在已久,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下发政策、文件,要求坚决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对于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而言,却收效甚微。本研究在梳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贵州省J县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对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实施、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现状进行研究,发掘其存在的“小学化”问题,剖析其原因,提出改进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的对策建议。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在教学目标上,呈现模糊、超前,没有专门制定符合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主要为实现第一维目标、目标设置超出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程度;在教学内容上,过度偏重智育、呈现“超载”、难度过大,以语言和数学为主科开展教学,上课时间和课程作业过多、远远超出了规定;在教学组织实施上,体现为教学方式忽视“游戏化”、“师幼关系”忽视幼儿主体性、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存在偏差,效仿小学强制、管制、限制、说教的培养模式;在教学评价上,体现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方式“小学化”和校长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标准“小学化”,教师单向评价幼儿、忽视教育过程及幼儿个体差异,校方将是否讲授小学知识作为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标准,仅仅立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管理上,体现为一日活动流程呈现“小学化”和环境创设呈现“小学化”,在一日活动流程的制定作息时间基本和小学一致,环境创设室内以教师创设为主、教室布局为秧田式,室外以文字为主、无玩具设施。影响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的原因有:政府部门、幼儿园内部管理、幼儿园教师、家长等因素。根据农材小学附属幼儿园“小学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运用政策杠杆,撬动资源投入;优化师资培养,强化在职教育;改善管理模式,完善监督体系;强化舆论引导,转变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