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之强,在于州县”,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和重要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县域经济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近几年来,虽然中国下大力气发展县域经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仍是中国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尤其在面临财政赤字、政府债务风险蓄积的情况下,县级政府依靠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土地出让等传统投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县级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的基层政权组织,发展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在基层的各项事业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PPP模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特别是财政部50号文和87号文发布后,各级各部门把PPP工作当作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改善民生问题的有效手段。在规避政府债务风险,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改善服务产出供给方面,PPP几乎成了政府投入的唯一方式。在国家大力倡导推广的背景下,PPP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多个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其推广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模式成为县级政府的首选。由于PPP模式在国内的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在推广PPP模式的过程中,更是遇到了各方面的阻碍,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若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县级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和地方PPP模式的推广进程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制约。因此,探索并化解在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推广PPP模式存在的问题,构建PPP模式的规范运作机制,不仅是基层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PPP模式的相关理论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政策环境,分析了在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推广PPP模式的必要性。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省鄄城县为例,对鄄城县推广PPP模式的情况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结合鄄城县PPP模式发展现状,深刻剖析了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推广PPP模式存在的政府认知偏差、融资渠道不畅通、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较低、定价机制缺失、专业PPP人才缺乏、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政府角色转变,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回报机制和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合计设计定价机制、厘清部门职责分工、加强人才要素支撑、构建全面监管体系等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其他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引入PPP模式的相关实践产生良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