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推广PPP模式问题研究--以山东省鄄城县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之强,在于州县”,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和重要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县域经济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近几年来,虽然中国下大力气发展县域经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仍是中国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尤其在面临财政赤字、政府债务风险蓄积的情况下,县级政府依靠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土地出让等传统投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县级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的基层政权组织,发展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在基层的各项事业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PPP模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特别是财政部50号文和87号文发布后,各级各部门把PPP工作当作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改善民生问题的有效手段。在规避政府债务风险,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改善服务产出供给方面,PPP几乎成了政府投入的唯一方式。在国家大力倡导推广的背景下,PPP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多个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其推广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模式成为县级政府的首选。由于PPP模式在国内的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在推广PPP模式的过程中,更是遇到了各方面的阻碍,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若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县级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和地方PPP模式的推广进程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制约。因此,探索并化解在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推广PPP模式存在的问题,构建PPP模式的规范运作机制,不仅是基层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PPP模式的相关理论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政策环境,分析了在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推广PPP模式的必要性。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省鄄城县为例,对鄄城县推广PPP模式的情况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结合鄄城县PPP模式发展现状,深刻剖析了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推广PPP模式存在的政府认知偏差、融资渠道不畅通、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较低、定价机制缺失、专业PPP人才缺乏、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政府角色转变,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回报机制和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合计设计定价机制、厘清部门职责分工、加强人才要素支撑、构建全面监管体系等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其他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引入PPP模式的相关实践产生良好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作文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叙事作文作为小学语文作文的核心部分,也越来越被老师重视起来。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叙事作文就能很好地锻炼小学生的叙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小学语文老师也绞尽脑汁地想要探究出更多的对策指导小学生写好叙事作文,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叙事作文;对策   作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地扩大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也面临着大量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的严峻局面。据统计,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达650
虽然在21世纪人类的社会和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但是,人们依旧无法完全避免由于环境破坏及自然演变等引发的极端自然灾害和人类社会自身运作失谐而带来的损失。尤其是
新型城镇化指的是以统筹兼顾为基本原则,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促进农村城镇化、城市生态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现代化,有序提升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走城乡一体
相较于传统的识字教学,随文识字是一种更加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增添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提高小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熟练掌握这
工业园区是在特殊的区位环境下,由政府主导或企业自发的以实现工业经济目标而创立的经济区域。工业园区的设立,改善了地方经济的社会环境,推动了以技术创新为特点的新经济形态的
随着我国城市的扩张与发展,街道办事处在我国公共管理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及地位越来越重要,政府在城市基层的各项工作都要靠街道办事处去进行最终的执行和落实,其执行力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显的更加重要。开发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不仅影响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而且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企业作为开发区土地利用的主体,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决定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因此,对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研究,在集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