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挫折承受能力水平的现状,探讨电影治疗对大学新生挫折承受能力的提升作用,为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新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市某高校2016级新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7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计642份。调查问卷由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五部分组成。根据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问卷的得分情况,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选取其中36名低分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12名研究对象。实验组的成员每周会定期实施“心影相随”为主题的电影治疗活动,对照组的成员每周也会定期开展交流聚会,空白对照组暂不进行干预。为期八次的团体活动结束后,采用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分别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后测数据的收集。活动结束后,根据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成员的意愿,补充相同的电影治疗活动。结果:1.对642名大学新生的挫折承受能力的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普遍不高,大学新生的总体得分情况为58.65±5.35,其中内部思维情绪因子得分情况为34.08±5.93,外在行为表现因子得分情况为24.57±3.08。2.具有复读背景的大学新生和没有复读背景的大学新生在挫折承受能力总分和内部思维情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32),表现为具有复读背景的大学新生挫折承受能力总分为59.19±5.477,显著高于没有复读背景的大学新生挫折承受能力总分58.11±5.175;以及具有复读背景的大学新生在内部思维情绪因子上的得分34.56±6.141,显著高于没有复读背景的大学新生在该因子上的得分33.56±5.624。3.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在挫折承受能力总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表现为大学新生中男生在挫折承受能力总分59.18±5.47,显著高于大学新生中女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总分58.30±5.25。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外在行为表现因子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表现为大学新生中的独生子女在外在行为表现因子上的得分24.94±3.031,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该因子上的得分24.36±3.088。5.有无留守经历对大学新生在挫折承受能力总分及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58)。6.来自城镇的大学新生和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在外在行为表现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0),表现为来自于城镇的大学新生在外在行为表现因子上的得分25.07±3.16,显著高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新生在该因子上的得分24.19±2.95。7.通过比较挫折承受能力总分与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之间的得分情况相关性,本研究发现大学新生挫折承受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84),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323、-0.315、-0.186、-0.098);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r=0.107、0.132、0.079);与人格特质的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呈显著正相关(r=0.131、0.179、0.135、0.101、0.210、0.156),与人格特质的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呈显著负相关(r=-0.122、-0.092、-0.205、-0.183)。8.多元逐步回归的结果表明:解决问题、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对挫折承受能力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自责、幻想的应对方式对挫折承受能力总分有反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对大学新生内部挫折情境的认知以及情绪反应有正向预测作用,幻想、自责的应对方式对大学新生内部挫折情境的认知以及情绪反应有反向预测作用;合理化、幻想的应对方式对大学新生面临挫折情境采取的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对大学新生面临挫折情境采取的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主观社会支持对挫折承受能力总分和内部思维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支持的利用度对内部思维情绪也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总分对外在行为表现有反向预测作用。敢为性对挫折承受能力总分和内部思维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忧虑性、敏感性对挫折承受能力总分和内部思维情绪有反向预测作用;而忧虑性、怀疑性、幻想性、紧张性对外在行为表现有正向预测作用。9.干预实施前:实验组挫折承受能力总分为51.33±6.095,对照组总分为50.83±5.408,空白对照组总分为51.25±4.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实验组社会支持总分为36.50±2.276,对照组总分为35.92±4.122,空白对照组总分为33.42±4.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干预实施后:实验组挫折承受能力总分为55.33±2.015,对照组总分为50.75±4.845,空白对照组总分为51.00±3.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实验组社会支持总分为40.50±7.065,对照组总分为36.08±3.895,空白对照组总分为34.08±4.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10.实验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学新生挫折承受能力普遍不高,挫折主要来自于人际交往困扰、环境适应以及学习困扰等方面。2.以国产电影为资源的电影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