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推动“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气候目标的实现,科学有序推进基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简称配额制)的绿色证书交易,一方面,明晰了绿色证书产权边界,使得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的红利能够有效补偿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商(简称绿电厂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从而缓解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发挥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刺激绿电厂商提高技术水平由此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从而以最小的社会成本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施行基于配额制的绿色证书交易:首先,考虑政策环境的复杂性,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电力交易市场与碳排放交易市场,三者之间的协同性和独立性,既要求绿色证书交易市场与其他市场协同促进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又赋予绿色证书交易市场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任务,加剧了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实施环境的复杂性;其次,考虑市场设计因素的复杂性,尽管绿色证书交易制度依托市场竞争性红利使其能够以最具成本效率的方式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但是市场设计涉及交易规则制定、价格机制形成以及管制措施实施等诸多复杂问题,因此惟有科学而周密的市场设计才能保障绿色证书交易市场良好运行;最后,考虑市场参与主体决策行为的复杂性,异质性市场参与主体的复杂市场行为是导致市场异象发生的主要诱因,常规研究方法难以捕捉市场参与主体动态、非线性的市场行为,亦难以为市场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基于上述问题的考虑,本文基于稳定匹配的市场设计思想,采用了复杂系统管理的研究范式,开展了“绿色证书交易的稳定匹配模型与模拟仿真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为: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我国绿色证书交易市场非效率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市场设计措施。首先,描述了我国绿色证书交易的实施现状,并结合国外成熟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的实施经验,从市场设计角度分析了我国绿色证书交易存在的问题;其次,厘清了绿色证书交易的制度因素、市场因素和市场参与主体因素对绿色证书市场效率的影响;最后,依据稳定匹配的定义,分析实现绿色证书集中交易和双边交易稳定匹配的关键问题。②构建了绿色证书集中交易的稳定匹配模型。首先,在绿色证书集中交易中引入做市商机制;其次,基于市场参与主体自身效用最大化目标,刻画了绿色证书集中交易中做市商、绿电厂商和配额主体的行为函数,以及集中清算所对市场参与主体的订单进行匹配的Pro-rata匹配算法;最后,采用计算实验方法,检验绿色证书集中交易稳定匹配模型的有效性以及市场结构特征和市场参与者特征等相关参数对市场效率的影响。③构建了绿色证书双边交易的稳定匹配模型。首先,梳理了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双边交易的运行机制;其次,通过搜寻匹配模型刻画了绿色证书双边交易市场的市场参与主体的搜寻和议价过程;最后,采用计算实验方法,检验了绿色证书双边交易稳定匹配模型的有效性以及市场参与主体的异质性搜寻成本、议价能力等相关参数对的市场效率的影响。④基于计算实验的绿色证书交易稳定匹配仿真。首先,通过基于主体的模型(Agent-based Model)构建了人工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其次,嵌入绿色证书交易的稳定匹配的市场设计;最后,基于模拟仿真结果,从稳定性和激励性两个角度评价基于稳定匹配市场设计对解决绿色证书交易市场非效率问题的有效性。主要研究结论为:①做市商制度是在绿色证书集中交易市场实施Pro-rata匹配算法的重要条件,引入做市商制度可以有效的解决由缺乏流动性、价格波动性大、价格信号失真等问题引起的绿色证书交易市场非效率问题。②绿电厂商和配额主体的数量变化对绿色证书集中交易市场的市场效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绿电厂商对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配额主体对市场价格波动性影响较大。③市场信息分布不对称引起异质性市场参与主体搜寻成本和议价能力的差异均会影响绿色证书双边交易市场的市场效率下降,通过市场设计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市场透明程度,从而使得绿电厂商和配额主体搜寻成本降低以及二者议价能力相同,有利于绿色证书双边交易市场实现稳定匹配、提升市场效率。④基于稳定匹配市场设计的绿色证书交易市场有利于提升市场稳定性、平抑市场价格波动,从而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绿色证书交易市场非效率问题,也为我国相关市场设计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主要创新点表现为:①理论层面,一是通过市场设计理论解析了我国绿色证书交易市场非效率的原因,二是通过复杂自适应系统管理理论拓展了市场设计在解决复杂经济系统问题中的应用。②方法层面,一是构建了绿色证书集中交易稳定匹配模型,通过引入做市商报价机制和Pro-rata匹配算法,解决了绿色证书集中交易市场的集中撮合交易问题,二是构建了绿色证书双边交易稳定匹配模型,降低了绿色证书双边交易市场的交易成本问题,三是通过基于主体的模型构建了人工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并通过仿真市场运行数据结果验证基于稳定匹配的市场设计对绿色证书交易市场非效率问题的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