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脑和视神经损伤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放射性损伤危害严重,当发生急性放射性损伤时需要及时准确的进行评估。目前,尚无有效的成像方法进行评估早期急性放射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本研究探讨多模态MRI评估急性放射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方法]根据不同的辐射剂量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脑损伤,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五组,接受单次辐射剂量的全脑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40 Gy。DCE-MRI、IVIM-MRI和MRS在放射性损伤后第5天进行,测量DCE-MRI的参数Ktrans、Ve、Vp 和 iAUC,IVIM-MRI 的参数 S0、f 和 D*以及 MRS 的参数 NAA/Cho、NAA/Cr 和Cho/Cr。定量参数与辐射剂量等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用于检验每个定量参数判断放射性脑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用于确定放射性损伤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对于DCE,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Ktrans、Ve、Vp和iAUC显著增加。对于IVIM,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S0、f和D*也显著增加。DCE的Ktrans、Ve和iAUC以及IVIM的S0、f和D*,30 Gy组的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于DCE中的Ktrans、Ve和iAUC以及IVIM中的S0、f和D*与辐射剂量等级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Ktrans、iAUC和S0在辐射剂量等级之间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r>0.5,P<0.05)。MRS显示30 Gy组NAA/Cr比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NAA/Cho 比值明显下降(P<0.05);20 Gy和30 Gy组的Cho/Cr值高于0 Gy和10 Gy组(P<0.05)。Western blot显示随着照射剂量从10 Gy增加至30 Gy,大脑皮质中VEGF蛋白表达也增加,20 Gy和30 Gy组较为明显(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30 Gy组较为明显(P<0.05)。免疫组化GFAP染色显示20 Gy组和30 Gy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MBP染色显示对照组与各个实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10Gy组中观察到轻度髓鞘空泡化,20 Gy组中观察到髓鞘空泡化加重及细胞质水肿,30 Gy组中神经元形态明显异常,出现核浓缩和线粒体萎缩。ROC结果显示DCE、IVIM和MRS定量参数对于诊断30 Gy组效能高于10 Gy和20 Gy组。[结论]多模态MRI可以在早期阶段评估急性放射性脑损伤,特别是高剂量辐射暴露下准确性较高。[目的]在颅脑肿瘤放射治疗中会不可避免的造成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当海马受到损伤后会导致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幼儿较为严重。本研究以幼年大鼠放射性脑损伤为模型,探讨放射性损伤急性期和早期延迟期海马中炎症小体、细胞焦亡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特点,并用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Manganese-enhanced MRI,MEMRI)检测这些变化过程。[材料和方法]6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0 Gy)和2个实验组(15 Gy和25 Gy)。实验组接受单次剂量15 Gy和25 Gy的全脑照射,分别于照射后4天和8周进行MEMRI和MRS检查。测量海马的锰离子增强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和代谢物的变化情况。MRI检查结束后取海马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炎症小体AIM2、GSDMD、NLRP1 和 NLRP3 和细胞凋亡蛋白 cleaved caspase-1、cleaved caspase-3 的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中炎性因子IL-1β和IL-18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用于观察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15 Gy组和25 Gy组海马中炎症小体AIM2、GSDMD、NLRP1和NLRP3在辐射后4天和8周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18在第4天和第8周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照射后4天,照射组凋亡蛋白 cleaved caspase-1、cleaved caspase-3 活性明显增强,尤其是 cleaved caspase-3(P<0.05)。而 cleaved caspase-1、cleaved caspase-3 在照射后 8 周表达减少,但 cleaved caspase-3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EMRI显示各组中左侧海马和右侧海马的SI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照射后4天,海马的SI明显降低,25 Gy组尤为明显(P<0.05);照射后8周,15 Gy组和25 Gy组SI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25 Gy组SI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RS显示照射后第4天,15 Gy组和25 Gy组的代谢物NAA/Cr均显著降低(P<0.05);15 Gy组8周时NAA/Cr升高(P>0.05),25 Gy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电镜结果显示照射后4天和8周,25 Gy组中凋亡的神经细胞数量均多于15 Gy组,照射后4天的细胞凋亡比照射后8周明显,两个时间点均未观察到焦亡小体。[结论]在放射性脑损伤的急性期和早期延迟期,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凋亡,而非炎症小体或细胞焦亡。MEMRI可检测放射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1H MRS是MEMRI的重要补充,两者结合能更好评价放射损伤后神经病理生理的变化。[目的]放射性视神经病变是眼眶周围肿瘤放射治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但对其发病机制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利用MEMRI来评估树鼩和大鼠放射性视神经损伤的轴突运输功能变化情况。[方法]研究1:利用MEMRI比较树鼩与大鼠的视觉系统。在MEMRI上测量正常成年树鼩和大鼠的眼球、晶状体、视网膜厚度、视神经宽度、玻璃体腔体积和视上丘面积。研究2:连续MEMRI监测放射性视神经损伤后的轴突运输功能。树鼩和大鼠视神经接受20 Gy(每次10 Gy,间隔5天),照射后5、10、20至30周连续进行MEMRI监测,测量视神经和上丘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研究3:1H MRS测量放射性损伤后视交叉附近丘脑中代谢物的变化。1H MRS的检测时间点与MEMRI的时间点一致。每次MRI扫描前24小时,将2 μ l 30 mmol/L氯化锰(MnCl2·4H2O)溶液缓慢注射入动物的一侧眼球玻璃体腔内。在观察终点对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测大鼠视觉功能,检测后视神经取材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轴突运输动力相关的马达蛋白(Kinesin-1、Kinesin-2、Cytoplasm dynein和Tau),免疫荧光法观察轴突细胞骨架蛋白(α-tubulin、β-tubulin、SMI-31、MBP和MAP-2),利用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并计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树鼩和大鼠视神经的超微结构。[结果]MEMRI显示树鼩的眼球、晶状体、玻璃体体积、视神经和上丘明显大于大鼠(P<0.05),而视网膜厚度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射性视神经损伤后,树鼩组视神经和上丘的CNR在5-30周内逐渐下降。放射损伤后20-30周,实验组CN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大鼠视神经和上丘的CNR与树鼩相似。照射组后5周至30周视神经和上丘的CNR变化,树鼩组分别降低44.29%和65.29%,大鼠组分别降低48.07%和71.53%。1H MRS显示照射后10周至20周和30周,NAA/Cr代谢率逐渐降低,尤其是30周下降较为明显(树鼩组P<0.05,大鼠组P<0.05)。VEP结果显示照射组与对照组的N1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照射组N1-P1波幅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的Cytoplasm dynein、Kinesin-1和Kinesin-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照射组Tau蛋白略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α-tubulin、β-tubulin、SMI-31、MBP 和 MAP-2 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照射组与对照组大鼠的RGCs计数无显著性差异(t=0.053,P=0.958)。电镜结果显示照射组轴突密度降低,轴突异常扩张、肿胀,出现大量空泡、脱髓鞘和髓鞘分离。[结论]树鼩在MEMRI视觉神经科学研究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RION轴突运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马达蛋白不足,而轴突的细胞骨架结构受损也起到一定作用。MEMRI可以检测放射性损伤后早期至晚期轴突运输功能的变化,同时观察视神经轴突结构的相对完整性。
其他文献
[目 的]肝细胞癌占肝癌的绝大多数,是最常见的肝癌。与其他器官相比,肝脏拥有其独特的微环境,加上缺乏生物标记物来识别晚期或早期转移的肿瘤以及识别耐药的发生,加上肿瘤内的高度异质性,使得肝癌治疗难上加难。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种理想的肿瘤免疫治疗工具。提高NK细胞抗肿瘤的能力是治疗肿瘤的理想方案之一。肿瘤微环境能够对NK细胞的分化、激活和功能发挥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可能通过调节NK细胞的代谢来实现。醛酮
[背景与目的]1999年Maniotis[1]]第一次在高侵袭性的黑色素瘤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管道样结构,被称为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ory VM)。构成血管生成拟态的管壁如:层粘连蛋白、肝素硫酸盐蛋白多糖、Ⅳ胶原蛋白等是富含PAS染色阳性的细胞外基质,其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标记免疫组化染色(FVlllRag、Ules、cD31、CD34、KDR等)阴性。这些通道与肿瘤血管相连,
[背景]骨髓炎是一种骨与髓腔的感染性疾病,可以造成骨及周围软组织坏死。它是骨科领域十分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之一,可由创伤、手术、糖尿病等内科疾病、血源性感染等原因引起。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住院,反复手术,消耗巨额费用以及大量使用抗生素,有较高的截肢率和致残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压力。尽管在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它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 的]中国是全球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云南宣威地区肺癌尤为突出。尽管改炉改灶工程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相较于其他地区仍是最高发地区。有研究显示,生物学因素在区域肺癌发病过程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期望筛查发现与该地区肺癌生存及预后相关性致病关键基因,并探讨其在体内外生物学效应中的作用及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物信号传导机制,为肺癌临床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 法]一
[目的]肺癌(lung cancer),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根据组织学类型不同,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进一步又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肺癌三种组织学亚型。早期肺癌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等手段一定程度上缓解肿瘤进展,然而部分患者仍会不可避免地经历肿瘤复发和耐药,最终导致患
[目 的]1.明确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细胞系和动物异种移植模型的间皮素(MSLN)表达水平,探究MSLN对MPM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潜在调控机制。2.构建MSLN抗体与Fe3O4@SiO2偶联的纳米探针,并评价和分析其MRI体内外分子成像的可行性3.探讨多模态功能MRI和MSLN靶向MRI纳米探针体内外分子靶向成像检测MPM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1.Western Blotting检测MeT-5
[目的]表面活性剂与0.25%胰酶共同作用制备脱细胞动脉基质。将通过GFP+慢病毒标记猪的胆管上皮细胞与脱细胞动脉基质共同培养后使脱细胞动脉基质的再细胞化,为后续试验奠定材料基础。[方法]使用GFP+慢病毒标记猪胆管上皮细胞,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标记的猪胆管上皮细胞与人源脱细胞基质复合培养,制备制备再细胞化的脱细胞动脉基质,利用HE染色、冰冻切片、扫描电镜、CK-19免疫荧光染色
第一部分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效应:随机对照双盲研究[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的40例成年患者,随机对照双盲分为2组(N=20例/组),对照组(CON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负荷量,
[背景和目的]生物材料(biomaterial),也被称为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是指一类能对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代、修复、诱导再生或者增进其功能的特殊材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材料植入已经成为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生物材料植入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患者带来显著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生物材料植入感染(biomate
[背景和目的]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AC)是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放射治疗(radiotherapy,RT)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放疗后肿瘤负荷减少,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局部和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联合免疫治疗可产生协同作用。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还可能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