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货币学说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从生活的不同角度体验到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等的变革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修养等的冲击。欲望不知餍足膨胀和财富无限度增殖相互勾连,自由民主政制的扩散性泛化,强烈的科学技术观念与人定胜天的互动,等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构件。同时,现代社会对人性的侵蚀,对人与人的交往关系的裹挟,对自然界的泛滥性采伐,对未来时间的过度性透支,对物质生活的偏执性崇尚,等则是潜伏在现代社会自身中的风险性危机。现代人在享受现代生活惬意性的同时,也不约而同地透露出对经济结构、政治互信、生态资源中的危机的隐忧。正是危机意识的存在及其频繁冲击,强迫着人们不断反思现代社会的生成根源、生成动力。透过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我们认识到现代社会是在货币的动力下发育和生成的。  在近代,人们普遍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存在着具有决定性的、总体性的源始动力,在源始动力的驱动和统摄下,自然界、社会历史的无数零碎的、个别的事物、事件之间都存在着必然性的相互关联,及不断进化、不断发展、不断生成的演化趋势。牛顿物理力学的“第一推动力”、休谟的“人性欲望”、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都是“动力论”的产物,是作为总体性的动力去推动、生成和演化个别性事物、事件的动力源。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是典型的“动力论”式哲学体系,他以“实践”为源始动力将自然、社会和历史建构为相互作用、相互生成的整体统一性的生活世界。在实践中,入在改造自然界、制造劳动产品的同时,也形成了两种社会关系——以血缘宗法为核心的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和以货币交换为核心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马克思发现,货币以其强悍的通约力和增殖力不断推毁人对人的依赖关系,铸造了坚固的物的依赖性关系,是推动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转折的动力。  什么是货币?这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英国经验论经济思想家一般都把货币理解为标示商品价格的数量符号。斯密和李嘉图尽管都试图把劳动价值理解为货币的本质规定性,但由于他们无法从理论上完成从货币的价值本质到商品的价格机制的转形,亦即价值体系不能够派生出价格体系,所以一当他们论及价格机制时,就搁置了货币的价值论而转向货币数量论。德国古典哲学家则从“物自体”、“绝对精神”等形而上学的本体出发,把货币理解为商品交换的转让契约,并以所预设的总体性的大前提来确证转让契约的合法性。马克思在批判和超越前者的基础上,以“实践”哲学为基础,把货币界定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劳动价值,建立了具有理论和现实解释力的货币学说。  货币就是劳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承当一般等价物的功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是生产和交换的共同产物,生产过程是人将自身的生命力凝结到自然物上形成劳动产品的过程,交换过程则是将凝结到劳动产品中的生命力在人与人之间相互转移的过程。当劳动产品用于交换时,那么生产者所付出的生命力在他人身上就有了“价值”,也才能用他人的生命力来补偿自己所消耗的生命力,劳动就在交换中有了“价值”,成为了“劳动价值”。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劳动价值,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交换必须要以劳动价值为根据和尺度才能实现。这种在商品交换中能够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劳动价值就是货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能够被劳动时间所计量。劳动时间是人在劳动中将人的生命力物化到劳动产品中的过程所延展的时间,是计量劳动所可能创造的“价值”的尺度。以劳动时间为中介,货币的价值可以转形为商品的价格,从而解决了如何从价值体系派生价格体系的难题。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货币价值论是具有解释力的货币学说。  货币是导致传统社会嬗变为现代社会的动力。首先,货币的动力源自于劳动价值的内在张力。劳动价值具有两重内涵:一是人凝结到劳动产品中的生命力;二是相互交换生命力而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内在张力。一方面,人只有提高劳动能力,增进投入到物质材料中的生命力,才能产生用于交换的剩余劳动产品,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也能够反过来推动人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强化生产劳动,创造更多的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在“劳动价值”的内在张力作用下,货币就具有了运转经济行为的通约力和增殖力。其次,劳动价值的内在张力是内在于货币中的抽象动力,它在外部则体现为现实的“商品——货币——资本”形态的具体动力,是一种“大货币”。“大货币”通过对人和物的改造、对劳动时间的截流、对价格体系的调控、对分配模式的设定,形成了扩张性极为强大的货币体,称为货币增殖机制。在抽象的劳动价值与具体的货币增殖机制的双重“动力”的运转下,货币推毁了传统社会的人的依赖关系,建构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  货币增殖机制制造了现代社会的财富文明、政治模型、生活态度,规划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人生取向。在现代社会,人们体验到富裕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感、普及性的民主制度所赋予的自由感、发达的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感,等等。但现代社会也是全面异化的社会,货币的暴力、增殖力及扩张力通过对人格的抹灭、对人性的杀伤、对人的生存世界的强占,招致了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人同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同自己的类本质及人同人自身相异化,现代人所感受到快乐、自由、便利等实质上都是在货币的裹挟和限制下实现的。随着货币增殖机制的扩张,货币逐渐金融化、符号化和幻象化,加深了异化的幅度,致使现代社会日益陷入道德、金融、生态、和平的危机隐患中。
其他文献
期刊
孔子是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站在挽救文化危亡的高度,总结和吸收了上古文化的智慧和精华,开创了以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人论以西周以来传统天命观念衰落、人道观念的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学习活动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满足了职业
在簧乐器家族中,体积最大、分量最重的当数管风琴,任何一台管风琴少说也有几吨重;体积最小、分量最轻的恐怕要数口琴了,它可以放在衣袋里,论重量,有的才几两.据查,口琴的出现
该文拟就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网络优化,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抓住机遇,加快信息网络文化的建设等问题作一些粗浅的
曾经,苹果(Apple)凭借Retina屏幕2560×1 600像素分辨率傲视群雄,在业界遥遥领先,直到2013年,先是三星(SAMSUNG)发布屏幕分辨率为3200×1 800像素的ATIV Book 9Plus。随后,联
该文从中国体制转轨所引起的文化矛盾着手,揭示了中国原有文化模式所由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其根本缺陷.马克思文化观坚持文化的实践本质,坚持文化发的主体性立场,把经济与文化
在论文中,我会比较尼采和孔子的道德哲学。道德重建“的理念为中心,”我考察,两个哲学家聘请如何在一个共享的尝试,以提高各自的历史时期的贫乏与变性道德。本论文的结构,将其分为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夯实基础,而且能拓宽知识面、挖掘知识。 Question teaching metho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tory teaching in se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核心。先秦儒家孔孟荀义利观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义以为上”,孔孟荀义利观的基本观点是“以义制利”。在孔孟荀义利观中,“义”是一个变化着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