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官米内山庸夫的民族观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OQIANG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62年“千岁丸”驶向上海,并成为中日近代交流的开端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来到中国,观察中国,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也极大影响了日本对中国的认识,甚至进一步对日本的对华政策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中日本外交官米内山庸夫的中国认识较为特殊,他的中国认识乃是建立在他的民族观基础之上而成的。米内山庸夫是大正、昭和时期活跃于中国的日本外交家。在日本国内作为中国通和陶瓷研究家而被熟知。1908年,作为东亚同文书院的派遣学生来到中国以来,他在中国生活了 30年。米内山庸夫在中国各地担任领事期间,观察了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中国政治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20世纪3、40年代,他出版了 9本关于中国的著作。这当中,最吸引他的是中国人,更确切地说的话是中国人的民族性。他的中国认识是基于中国人的民族性所构筑的。本文将整理米内山庸夫对于中国大陆的汉族,蒙古族的看法与认识,再试着分析他以民族观为基础与其对华政策的关联,最后,讨论其民族观背后的历史背景,米内山庸夫的个人经历以及其民族观的变化。本文在序章部分将介绍米内山庸夫其人及他在中国的经历,以及有关米内山庸夫的先行研究和本文构成。在第一章中将整理出米内山庸夫的汉民族观,米内山庸夫通过历史分析认为大陆不属于汉族,并基于汉族与日本民族性格不同的观点出发,将汉族看作是日本民族的对手。第二章为米内山庸夫的蒙古民族观,米内山庸夫将蒙古看作日本利益的一环,对蒙古抱有亲近感,对于蒙古族的汉化极其忧虑。第三章将论述米内山庸夫的民族观和他的对华政策的关系,他基于中日民族民族性格不同及汉族的强大的理念,认为对中国应采取武力与合作并重的政策。同时为了维持日本的在华利益,他提出了蒙古独立与中国国内分治的观点。第四章是对米内山庸夫的民族观的两个探讨。一是探讨了历史背景以及米内山庸夫自身经历对其民族观的影响,二是探讨了战后米内山庸夫的关于日本民族认识的变化。在最后的终章部分,笔者认为米内山庸夫虽然不认同对中国蔑视的观点,但其始终也是作为日本外交官,站在日本立场上从日本利益出发来认识中国的,他无法超越自己生活的时代与身处的国家来客观看待其它民族与自己的民族。最终米内山庸夫转而研究日本人的残虐性,留下未发表的著作《切腹与斩首》。
其他文献
【正】 今年初春,杭州市开展了文物普查工作,我院历史系毕业班的同学与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的有关同志组成了西湖区和上城区两个普查工作队参加了普查工作。西湖区文物普查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痛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认识。方法:收集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近1年来确诊的痛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12例,采用回顾性
<正>根据卡耐基研究所的Sibiao Yue、Xiaobin Zheng和Yixian Zheng在《细胞衰老》(Aging Cell)中发表的研究论文称:与衰老相关的炎性反应可以驱动一个关键性结构蛋白Lamin-B1
【正】完稿于1946年的《生育制度》是费孝通教授的代表作之一。近60年后,在对自己学术历程进行梳理思考之后,他认为该书标志着前半生学术经历的结束。
本文采用纽约、新加坡两个石油市场1992年至2003年的价格日度数据,运用GARCH模型和方差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两个石油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纽约市场对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治疗性ERCP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从2015年3月到2017年11月,在我院行ERCP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359例患者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十
目的对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情况以及流行病学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漳州各医院接受诊治的400例肺结核患者,对其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分析其对药
“递相祖述”是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提到的一种文学现象,历代诗家从诗字、引事用典、诗体和风格方面对“递相祖述”有不同的阐释,但都重在对师承借鉴关系的辩证批判。同时,
文章对保靖县第二次地名普查中少数民族地名标准化处理进行探究,此次地名普查的特色主要体现民族性。而土家语、苗语至今保留了数以万计,因仅有语言而无文字,都是口口相传留
消费的直观印象就是消耗掉资源,而消费主义文化放大了消费的负面印象。丹尼尔·米勒通过研究特立尼达人的消费状况,建立起关于消费的完整形象,其理论认为,在消费社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