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后人体的免疫状态可以预示出其临床的转归。天然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一线防御机制,NKT细胞在天然免疫系统中占主要作用,NKT细胞中又以iNKT细胞为主,iNKT细胞不仅参与天然免疫应答并可进一步调节天然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iNKT细胞及其表面PD1/PD-L1信号通路与CHB发病机制具有十分密切地联系。观察iNKT细胞及其表面PD1/PD-L1信号通路和HBV DN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的相关性并研究和探讨中药软肝饮对CHB患者临床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随机性研究,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就诊住院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气虚血瘀型CHB患者4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男性24例,女性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西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软肝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其HBs Ag、HBe Ag、HBV DNA、ALT、AST、TBIL、iNKT细胞数量、PD1及PD-L1表达水平等指标含量,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本次实验研究。结果:1.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及体征上的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4周后,HBe Ag阴转率,治疗组45%,高于对照组的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 Ag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组35%,高于对照组的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65%,高于对照组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24周后,治疗组抗病毒应答总效率80%,高于对照组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iNKT细胞数量在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PD-1、PD-L1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8.外周血iNKT细胞数量在不同HBV DNA载量中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1、PD-L1随着HBV DNA载量的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D-1、PD-L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外周血iNKT细胞数量随ALT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PD-1、PD-L1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两组患者在治疗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方面相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软肝饮可以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CHB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修复受损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减慢肝脏炎症进展;2.软肝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iNKT的功能恢复及PD-1、PD-L1表达下调,从而达到免疫调节的作用,协助抗病毒,且在治疗过程中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