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逐渐扩大的过程。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缩小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已刻不容缓。  农村金融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日益增长提供了资本保障,刺激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而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领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正规金融所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规金融无法有效的覆盖农村市场。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广泛活跃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却使得农户的金融需求相当部分得到满足。虽然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长期以来却不为我国法律所承认和保护。这一现象引起了本文对我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的关注。  本文在金融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我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产生原因、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运行机制,理论阐述了二者对农村居民收入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并类比金融发展不平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路径,从理论上提出农村金融二元结构的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路径包括实物路径和虚拟路径。  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本文对农村居民收入和收入差距与农村金融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首先利用1986—2011年度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然后基于VAR模型,分别对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 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建立相应的VAR模型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农村正规金融贷款结构是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Granger原因;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发展都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进而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具有缩小的作用;农村正规金融效率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构成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内,农村非正规金融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但从长期来看,它却在不断拉大该差距。最后,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正在不断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资产证券化以其分散风险、增强资金流动性等特点成为金融机构竞相扩展的金融业务之一。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运作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污染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带来的治污成本逐渐加大,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了应对逐渐恶化的环境问题,近40年来,我国
为期两年的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已于2012年年底结束,随着双向准入牌照的发放和国网公司的即将挂牌,三网融合的新动向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三网融合的发展对相关产业发展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