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矿业城市不能正常运转,中国经济就难以健康运行。矿业城市社会问题,与矿业城市其他问题密切关联,其形成、变化与解决过程都与矿业城市资源发现、资源开发、资源衰竭的特殊过程及政府公共管理等因素息息相关,只有找到这些联系的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找到矿业城市社会问题乃至矿业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辽宁矿业城市(城镇)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群体进行社会抽样调查显示,辽宁矿业城市社会问题按照强弱程度依次表现在子女教育压力大、失业或准失业率高、企业绩效低下、企业与职工冲突、上访问题多而解决困难、居民和职工实际收入水平相对降低、收入差距拉大和贫困化(居住条件差距等)、人口老龄化和人才外流、市政服务混乱、城市卫生和环境恶化、居民对未来失去信心、群众对政府的信任降低、犯罪率提高等15个方面。 对矿业城市资源产业实现过程和社会演进过程进行资源经济学分析显示,辽宁矿业城市社会问题,在计划化资源配置体系下矿业城市建设过程中孕育,在矿业城市产业关联演进中积累,在资源配置形式由计划化模式向市场化模式转型中叠加,在矿业城市矿产资源走向衰竭和产业转型中凸显。矿业城市社会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时间序列性,按照原生性矛盾、因素性问题和表象性问题三个层面依次显现冲突。矿业城市社会学问题有其深刻的资源经济学根源。辽宁矿业城市社会问题是百年来东北资源产业经济先发展优势在新经济时代走向消失、资源产业成本和效用错位、资源配置体系矛盾叠加和资源经济惯性扩张而形成的转型成本抬升等一系列资源经济矛盾运动的结果。 解决中国矿业城市社会问题,必须正确认识矿业城市社会问题形成、演进规律及其与矿业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建立社会问题预警机制,做好社会问题调整规划,积极构建市场配置资源的社会发展模式,做好区域经济结构整合与分工设计,建设良好的就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构筑矿业城市社会问题复合调控机制,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矛盾缓解释放通道,实施矿业城市职业能力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