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三性”原则的影响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通过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经营原则中的盈利原则、安全原则、流动性原则及信用风险的影响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分析,之后在总结整理出相关理论概述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和现行信贷资产化的现状与特点,充分考虑了现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点及功能。根据本国国情,提出理论假设,假设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增加银行盈利和流动性的同时却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部分利用2013年-2019年三季度中国上市A股商业银行季度数据,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影响,同时引入资产周转率作为中介变量,并引入了公司内部控制作为调节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商业银行盈利性研究中结论为:(1)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资产周转率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与商业银行盈利性关系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可以提高产周转率进而对商业银行盈利性产生促进作用;(3)内部控制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商业银行安全性研究中结论为:(1)内部控制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3)内部控制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内部控制可以抵消一部分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对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冲击;(4)资产证券化活动对安全性的影响仅体现在收益率的改变,收益率的波动,杠杆的提高,并未表现出贷款质量的下降;(5)构建了财务杠杆率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通过证券化来提高了安全性或降低了安全性的不同情景。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研究中结论为:(1)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率得到显著降低,由此认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改善流动性水平,有利于帮助银行保持稳定的流动性水平。最后,根据相关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结果,说明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对商业银行运营和当前经济环境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警惕盲目追求盈利而积累风险的做法,同时对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上建议分为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层面和资产证券化市场建设层面。
其他文献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性驱动因素之一。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之下,居民消费的有序稳步提升是增强经济增长可控性的重要保证。此外国家政策不断支持引导以寻求新的动力和模式来促进居民消费形式与品质的不断优化升级。所以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驱动式的作用。消费金融是面向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需求的现代金融产品和服务。消费金融的发展有利于释放居民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
泡沫的频繁出现,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及决策的准确性、干扰了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危及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过去的三十年间,我国的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存在一定缺陷,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积累了一定的泡沫,给我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自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交易以来,在我国股票市场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投资者不成熟、杠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现阶段的养老服务供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在此背景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作为一项创新之举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针对该模式的研究普遍集中于模式的必要性、优越性以及模式发展的困境与解决对策层面,但尚未有学者深入讨论此模式下养老机构的最优投资时机问题,同时,当下养老机构对相关项目的投资决策行为也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对机构的最优投资时机进行探
过去我国长时间施行统一的货币政策,政策制定时着眼于宏观经济总体,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化等因素。如果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那么地区间可能也会存在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这种非对称效应是指相同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地区政策效果不同。这种效应并不是一种良性效应,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它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有效性,而且,由于各地区货币政策效果的不一致,货币政策可能会对其中一些地区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然需要金融的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创业都离不开资金的供给。但金融是逐利发展的,面对我国农村落后的经济形势,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推行普惠金融应该成为主要途径。普惠金融的宗旨是为社会弱势群体、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正适应于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只有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我国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才能得到改善,农民和
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形势严峻,各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频发,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导致人体健康损害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因过去几十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累积而产生的公众健康风险,以及公众对于因环境问题引发自身健康问题的担忧愈发严重,我国已进入环境健康风险社会。然而,我国环境健康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法律也没有完善的应对机制,因此,完善我国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2007年新设立的硕士,如何建设好该专业各高校都在探索之中,尤其是该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更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各校依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设置硕士生培养方案,并结合各高校自身在地理文化以及教学资源方面的特点,设置相关的课程。然而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在规范性与灵活性、操作性与实用性以及对培养目标的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课程评价来更有效地
汉字与表音文字不同,汉字同时具有表音和表意的特征,这让汉字的认知过程变得非常复杂。加上汉字结构复杂笔画较多,汉字无一例外成为了众多汉语学习者学习之路上的“拦路虎”。缅甸大华佛经示范学校的中学生在书写汉字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误。在偏误分析法的指导下,本文收集了缅甸大其力大华佛经示范学校中学生平时作业、作文、听写中的书写偏误,然后对这些书写偏误进行归类,并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对汉字书写偏误进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副词是国内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讲,也是一道十分费解的难题。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和研究中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在泰国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时间副词的习得上容易产生偏误。本文在杨荣祥老师对于时间副词分类的基础上,选择八个表持续义的时间副词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泰国汉语学习者的偏误情况。首先,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暨南大学语料库中,收集泰
“疏离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出现有不同的解释,通常被用来指代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和社会之间失去紧密的联系,变得陌生疏远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普遍提高,人们整日在城市中忙忙碌碌地往来奔走,一味追求科技带来的快速与便捷,没有空闲的时间停下来思考和感受生活中的乐趣。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最后出现了隔阂与疏离,内心越来越孤独。个体精神世界与社会物质生活之间不平衡的发展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