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神经传导速度、P物质影度响度的实验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针刺治疗,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神经传导速度是否基本恢复正常,脊髓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是否降低;通过光镜观察治疗前后L5神经根形态学变化,探讨针刺对神经修复的作用;通过对疗效的分析,进一步证明经穴的特异性。材料与方法:健康SD大鼠雄性40只,为SPF级,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0)、肾俞组(n=10)、非经非穴组(n=10)。正常组不造模、不予针刺、正常饲养。模型组造模方法:麻醉后断尾,切开尾部椎间盘,取髓核制成混悬液。对L4-L5棘突间隙进行穿刺,使用9号腰椎穿刺针实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将自体髓核混悬液注射入大鼠体内。造模后正常饲养。肾俞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造模3天后针刺大鼠肾俞穴,每天一次,治疗五次。非经非穴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造模3天后针刺大鼠非经非穴(取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与肾俞连线中点),每天一次,治疗五次。在造模前一天、造模后三天、治疗五天后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的热痛刺激缩爪阈值以及模型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取2mm L5神经根组织,苏木精-伊红(H-E)溶液染色,观察神经根形态改变;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P物质(SP)含量。结果:1.造模后三天,模型组、肾俞组和非经非穴组与造模前一天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造模后热痛刺激缩爪阈值下降,正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痛觉敏感这一特点,故造模成功;治疗五天后,肾俞组与造模后三天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治疗后热痛刺激缩爪阈值有所提升,说明针刺肾俞穴能够缓解大鼠对痛觉的敏感,能够减轻大鼠疼痛。2.模型组、肾俞组和非经非穴组造模后三天的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同组造模前一天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造模成功;肾俞组治疗五天后的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同组造模后三天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治疗有效;非经非穴组治疗五天后的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肾俞组治疗五天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肾俞组治疗效果优于非经非穴组。3.神经根HE染色可见:肾俞组与模型组对比,出现再生髓鞘,整体排列规律,大小一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细胞水肿不明显;而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对照,依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界限不清楚,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细胞水肿明显。提示针刺肾俞穴能有效减轻神经根的炎性反应与水肿。4.模型组、肾俞组和非经非穴组的脊髓P物质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与同部位正常组P物质含量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P物质含量增高,造模成功;肾俞组的脊髓P物质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与同部位模型组P物质含量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脊髓P物质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明显降低,治疗有效;非经非穴组的脊髓P物质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与同部位肾俞组P物质含量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肾俞组对脊髓P物质和下丘脑P物质的含量的改变明显高于非经非穴组,证明针刺肾俞穴对疼痛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结论:1.大鼠进行造模后,热痛刺激缩爪阈值较正常大鼠明显降低,对痛觉存在过敏反应,故非压迫性LDH髓核突出大鼠模型建立成功。2.通过针刺肾俞穴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的改善,说明针刺肾俞穴能够改善神经的传导功能。3.通过针刺肾俞穴治疗后,大鼠模型的脊髓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说明针刺肾俞穴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4.通过光镜观察各组治疗前后L5神经根形态变化,治疗后的神经根形态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与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对比亦有明显的促进神经根修复作用。5.通过针刺疗效分析,肾俞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说明针刺肾俞穴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治疗作用,进一步证明经穴的特异性。
其他文献
背景铁元素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其广泛存在于多种关键性的蛋白或酶中,如血红蛋白、核苷酸还原酶、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氧化酶等。人体内Fe3+的缺乏会直接导致缺
《“一带一路”建设进展第三方评估报告》首次科学地评估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进展,对推动“一带一路”走实走深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该书是关于“一带一路”发展最新、最
自驱动微纳米马达能够将周围环境中的化学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自身的机械运动,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靶向运输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微纳米马达目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生物相容性和运动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关键问题。本论文受天然免疫细胞的启发,针对微纳米马达面临的上述问题研究如何利用中性粒细胞对大肠杆菌的特异性吞噬和炎症免疫趋化能力以及液态金属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构建液态金属杂化的中性粒细胞马达,从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室环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它体现了人类教育发展和革新的诸多因素,美术教室环境及教学设备等会无形中影响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及教学质量。优质的美术教育课程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RD)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硅油填充时间、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血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
本研究以宋金元时期中医古籍中的运动养生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混俗颐生录》《保生要录》《调燮类编》《二十四气坐功导引却病图》《东坡养生集》《圣济总录》《儒门事亲》《三元参赞延寿书》《寿亲养老新书》《世医得效方》等10部著作中的中医运动养生文献资料运用综合归纳、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宋金元时期运动养生的核心技法为动体、按摩、行气、调神四种技法。动体法具有上下俱达、内外皆动;肢
学位
目的:观察salubrina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内质网应激通路(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NF-κB–HIF-1α活化的影响,并检测其调控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 PARP的表达,探讨salu
背景: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学类型以腺癌为主。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根治性治疗方法,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可获得良好的预后,而进展期胃癌患者需要根据病理学类型
目的:应用自主设计预置托槽的0.019×0.025in医用不锈钢弓丝弯制门型曲牵引有修复需求的部分或全部没入龈下的牙根,并对该方法的操作便利性、治疗前后根周软硬组织变化以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