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荒诞叙述成为余华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品质,体现着余华在虚构的世界中对现实的认识和考量。纵观余华的写作历程,荒诞的呈现也在其中经历了一个演变或者是自觉的过程,由国外现代主义荒诞因素的移植到带有本土特征的经验故事讲述中的荒诞呈现,即“经由异域发现中国,经由先锋发现脚下大地”的创作路线。《兄弟》与《第七天》体现出的是余华对现实深邃的关注和思考,以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为原点,描写自然自在的民间生存,其中的荒诞元素既是文学抵达现实的捷径,也是内化于现代社会的属性之一,用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疾行的时代,其背后隐藏的仍是作者内心无尽的悲悯与关怀,对精神世界的救赎。本文分三个章节,以《兄弟》《第七天》文本中荒诞的成因、呈现和意义价值为线索,试图分析余华新世纪两部长篇挖掘现实的方式和其中具有的思想内蕴。第一章“裂变现实”中的文学重构,通过分析余华作品叙述因素的承接与写作观念变化,梳理作家在生活中积淀的文学质感,探寻荒诞因素在余华创作中的流变;第二章为浮躁与冰冷间的荒诞图景,以具体作品为依据,分析文本中不同历史社会环境中荒诞现实的真实突显,真实荒诞的触动人心;第三章为荒诞叙写背后坚实的温情。分析两部小说“正面强攻”的叙述下,对历史现实中生活图景的描摹。余华用一种作家的方式实现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从讲述民间的维度反思现代文明的意义,在生命深处寻找希望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