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独联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地位。欧亚大陆被布热津斯基誉为世界地缘政治的中轴,而独联体恰恰处于这个中轴的中心地带,是世界大国争相谋求的地缘政治区。除此之外,独联体还具有非常明显的地缘政治特征。独联体的成立是前苏联地区地缘政治进程发展的结果,独联体成立以后由于本地区地理和政治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内外地缘政治力量的互动,地缘政治特征更加凸显,这使本来就比较松散的独联体地缘政治结构充满了变数,其发展态势难以预测。对独联体进行地缘政治视野下的研究,目的就是运用地缘政治理论的一般规律对独联体地缘政治态势做出比较科学的预测,进而为我国地缘战略的调整和完善做出服务和指导。为此本文以地缘政治理论为指导,从分析独联体地缘政治区的地缘政治要素和地缘政治力量入手,着重分析了独联体地缘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模式,以此为基础揭示了独联体地缘政治态势趋向多元化,最后落脚于中国的地缘战略问题。独联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地缘政治区,由一定的地理区域、人口和政治系统等地缘政治要素和诸多地缘政治力量构成,是地缘政治力量互动,地缘政治结构和态势发展变化的物质载体。独联体地缘政治力量分为两类,即地缘政治力量中心俄罗斯和独联体地缘政治次级国家。各地缘政治力量之间存在地缘政治互动。互动有其过程和模式。独联体地缘政治区的互动首先表现为以一体化为核心的地缘政治合作。独联体地区的互动突出表现为地缘政治竞争,竞争是地缘政治的本质。根据利益关系的不同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可以把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分为合作型竞争和妥协型竞争。互动导致结构的维持和发展。地缘政治结构是行为体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地缘政治结构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结构范围内的地缘政治态势。独联体国家这种以竞争为主的竞争——合作型的互动模式决定了独联体地缘政治结构不稳定,地缘政治态势趋向多元化。独联体地缘政治态势多元化主要是其内部力量互动模式的结果,但美国、欧盟也是影响独联体地缘政治态势的重要政治力量,它们对独联体的政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分化独联体的作用。独联体地缘政治态势对其近邻中国有重要影响,中国要抓住独联体地缘政治多元化时机,加强同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防范美国以独联体地缘政治多元化为模板和跳板对中国展开地缘政治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