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通勤系统对特大城市职住时空平衡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ahqm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特大城市城市化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城市病尤其是交通病,国外特大城市政府部门与研究学者将城市病的重要成因之一归结为居民职住空间不平衡,并主张通过建设职住空间平衡的新城来缓解职住分离问题,但在具体实践中职住平衡政策并未充分发挥出预期作用。随后,发达大城市的发展思路又转向通过轨道交通引导新城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居民通勤距离增加,通勤时间趋于稳定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特大城市也在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系统,但是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效率仍有待改善,居民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都在增加,交通拥堵仍较为严重,这些问题与轨道通勤系统供需关系密切。构建有效的轨道通勤系统,缓解特大城市居民职住时空平衡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特大城市职住空间有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的经济学问题是:特大城市轨道通勤系统供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构建有效轨道通勤系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有效轨道通勤系统促进特大城市职住时空平衡的内在机理和传导路径是什么?国内外关于轨道交通与职住平衡的文献大多以职住空间平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将轨道交通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而关于轨道交通要素供需时空特征及时间层面的职住平衡研究较少,这为本文留下了研究空间。本文将运用运输经济学、城市空间发展理论、区位理论等相关理论,基于轨道交通供需时空特征,深入研究轨道交通功能有效发挥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时间层面职住平衡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得出轨道通勤的物理连续、组织连续、制度连续是促进特大城市职住平衡的内在机制,并通过时空转换能力/空间耦合能力影响时间节约/区位价值创造,从而通过流通效应和场效应影响人口和产业沿轨道线分散化集聚的传导路径。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职住时空平衡是指城市主导交通方式的时空转换能力能够使得职住空间分离下绝大多数居民在通勤时间预算约束内完成通勤出行。特大城市职住时空平衡是指通过构建横向线网直通/直达就业中心、站点功能耦合发展的轨道通勤系统,使得大部分通勤者能够在其可接受的最大通勤时间范围内完成通勤出行。(2)轨道通勤系统的技术经济特征能够适应特大城市居民职住时空平衡的内在要求。轨道交通的空间独立、时间可靠、时空规模经济性、时空外部性等技术经济特征,具有缓解特大城市居民长通勤距离与时间约束、高时间价值之间矛盾的基本功能,适应了特大城市居民通勤时间预算的内在要求。轨道完整运输产品时间可达、空间可达和派生可达基本特性满足了特大城市居民职住时空平衡的内在需求。(3)轨道通勤系统影响特大城市职住时空平衡的内在机理是:轨道交通的物理连续、组织连续、制度连续通过提高时空转换能力和空间耦合能力,促进了特大城市居民职住时空平衡,这是轨道通勤系统影响特大城市职住平衡的内在作用机制。轨道交通影响特大城市居民职住时空平衡的传导路径为“与用地同步一体化开发的多层次轨道通勤系统构建(连续轨道通勤系统)——时空转换能力/空间耦合能力提高——微观层面特大城市居民时间/空间/派生可达性改善——通勤时间节约/交通区位强化——流通效应/场效应发挥——人随线走/产业升级——宏观层面特大城市与大都市区职住时空形态改善”。物理连续中的多层次轨道线网以及线网直通或直达就业中心,通过时空转换能力和流通效应满足居民职住时空平衡的时间可达要求;站点用地综合发展和站点周边纵向高密度开发,通过空间耦合能力和场效应满足居民职住时空平衡的空间可达和派生可达要求。物理连续的实现需要以组织连续和制度连续作为轨道通勤系统功能发挥的保障。(4)供需匹配的结果表现为:满足特大城市居民职住平衡可达性需求的轨道通勤系统能够引导人口和产业沿轨道轴线分散化集聚,优化特大城市职住时空形态。轨道交通时空转换能力和空间耦合能力对特大城市居民职住时空平衡可达性需求的满足,提高轨道交通的区位价值,使得轨道交通成为中心区的强分散力和郊区的强集聚力,通过轴线分散、站点集聚、站点圈层式分散,引导特大城市通勤圈范围内人口和产业空间再分布,促进大都市区时空形态优化。(5)计量分析验证了物理连续对特大城市职住时空平衡的影响以及供需匹配的结果表现。需求侧计量分析结论为:轨道通勤特征对特大城市居民职住时空平衡具有显著影响,居民实际通勤时间越小、换乘次数越少、居住地与就业地步行15分钟范围内的轨道站点越多,居民实现职住时空平衡的概率越大。供给侧计量分析结论为:轨道线网和站点特征对各区人口和就业规模具有显著影响,服务于郊区的轨道交通直通就业中心,且运行时间控制在70分钟范围内的有效轨道站点数越多,郊区居民实现职住时空平衡的概率越高,该郊区对中心区和周边地区人口和就业吸引力越强。(6)案例分析验证了物理、组织和制度连续对特大城市职住时空平衡的影响。东京、香港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包括物理连续、组织连续、制度连续在内的轨道通勤系统,节约了居民通勤时间,促进了大部分居民职住时空平衡,并实现了人口、产业沿轨道交通线的分散化集中式发展。深圳市目前也出台了各种政策法规,从制度层面保障连续轨道通勤系统的构建。案例对比分析表明,形成包括融合发展的多层次轨道通勤系统、与周边用地高度融合发展的轨道站点、有效合作的城市轨道利益相关者、完善的政策法规在内的连续轨道通勤系统是我国特大城市促进居民职住时空平衡的关键。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立足现有职住平衡概念,基于居民通勤时间预算与时空转换理论,提出了基于轨道交通供需特征的职住时空平衡概念,并分析了轨道交通供需特征与职住时空平衡优化的内在一致性。(2)深入到轨道交通要素层面,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轨道通勤系统的物理、组织和制度要素功能,进而构建连续轨道通勤系统,促进特大城市居民职住时空平衡的内在作用机理。(3)构建了“连续轨道通勤系统——时空转换能力/空间耦合能力提高——微观层面特大城市居民时间/空间/派生可达性改善——通勤时间节约/交通区位强化——流通效应/场效应发挥——人随线走/产业升级——宏观层面特大城市与大都市区职住时空形态优化”的传导路径。
其他文献
<正>孙绍振教授对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纵评时总结道:"理性思维导向及其对抒情性思维的超越。"[1]而至2016年,除了山东卷"我的行囊"依然沿用了新材料作文外,其他各省市大作文
<正>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高分子合成,油漆以及印刷等工业部门的飞速发展,对橡胶类弹性材料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抗耐芳烃溶剂就是其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橡
海关税收优先权与其他权利冲突时该如何解决,我国现有的《海关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此未有明确规定。在对海关税收优先权立法定位及域外的相关立法经验的考察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溶液共沉淀-压板的方法,在聚乳酸混合物中形成了具备一定有序度的"准有序相",并基于此结构在聚乳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进行拉伸形成了立构复合晶(SC晶).红外光谱的结果
城市综合体是指具有城市性并集合多种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于一体的城市实体。其多功能、集约化、立体化特征,重点解决了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人口急增、土地资源紧缺且利用率
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应立足自身职责,重点在"一带一路"中构建多式联运监管体系、推进"一带一路"通关一体化等方面着力,
为探究诱发扬州高职大学生体能不合格的危险因素,对扬州3所高职院校随机抽取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体
<正>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迄今不超过10次2019年1月17日,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首次接受国内电视媒体专访。就孟晚舟被加拿大政府扣押、华为遭受曾被世人在思想上无限敬仰的美
期刊
<正>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列车已驶入21世纪,也就是朱兰博士预言的"质量世纪",经济全球化、高技术发展给世界各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挑战,中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质量实践
卡夫卡是 2 0世纪西方文坛上茕茕孑立的独行者 ,既害怕孤独 ,又追求孤独是卡夫卡式孤独的悖论特征。卡夫卡独特的个性 ,强烈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注定了他的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