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图书馆是依法设立的,为全体社会大众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起着调节社会知识和信息分配、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作用。我国公共图书馆最早起源于藏书楼,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图书馆自动化和电子数据库资源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中不断发挥作用,极大地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但从全国来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地区差异非常明显。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公共图书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拓展和服务质量提升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位是指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单元与其他生物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挥相应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生态位概念的不断扩展、细分,以及生态位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生态位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广泛传播,而且在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图书馆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生态位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的应用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生态位,并结合公共图书馆的特点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生态位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态位的特点。构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正确评价公共图书馆服务提供方法和依据。以此评价体系为依据对我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我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高低差距悬殊,且与地区经济发展呈明显的相关性:(2)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各种资源的投入上,在服务的输出和用户的参与方面同样差距明显;(3)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生态位具有主观能动性、动态性和非连续性的特点。本文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研究中,拓宽了公共图书馆研究的视野和思路。运用生态位理论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丰富和发展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的理论体系。同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进行评价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共图书的服务状况,为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生态位的思想来评价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丰富和发展了图书馆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生态位与社会系统中生态位的不同,有助于生态位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更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