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融资方式日趋多元化,上市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截至2008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625家,累计筹资金额近3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约束机制尚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偏好行为不仅导致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失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还对资本市场的协调有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确认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股权融资偏好,剖析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原因,认识其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改善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股权融资偏好的现状、成因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回顾国内外有关融资结构研究的相关文献,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对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进行中外对比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的总体特征,并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业差异和时间变动趋势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从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第四部分,运用最小二乘法,选取适当的样本和指标,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第五部分,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弱化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相关的政策和建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资本市场成熟国家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国的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在行业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交通、电器、电子和食品业最为明显;伴随着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的规范发展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呈现逐渐弱化的发展趋势;致使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和外部约束力不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会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弱化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发行监管制度,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建立起适合的公司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